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引起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管理理论还是管理实践都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福利企业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无疑也必须承担与其相应的社会责任。本研究首次对福利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实证研究,这一研究结果不论是对福利企业经营的实际来说,还是对学术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和福利企业的经营环境,实证分析了福利企业中残疾员工个体感知的企业社会表现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具体研究思路为: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并分析福利企业社会表现的基本结构,构建其与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模型。本研究以福利企业残疾员工为研究对象,选取广东省部分私营性质的福利企业,共计159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LISREL等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和模型检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务、是否残疾和残疾类别等个体特征因素下残疾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表现的差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残疾员工个体特征不同,其所感知的企业社会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别、年龄、学历和是否残疾四种个体特征下,残疾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表现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工种和残疾类别两个特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企业社会表现的员工、股东、消费者、环境保护、社区和特殊群体六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都具有正向影响。
    本研究最后针对福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出了改善建议:强化政府对福利企业的监督检查职能;巩固调整现有的社会福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歧视,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各项平等权利;加强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素质:完善重度残疾人的就业。希望福利企业通过对管理措施的改进,提升企业自身素质,提升竞争力,进而更好的安置解决残疾人就业,为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改善其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