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梳理思想中的时间观念?时间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自古就引无数哲人思索无穷。时间、生存、历史、自由等在哲学的理性中纠缠不清。再加上哲学与科学关系难以厘定,生活世界维度分野日趋复杂,时间似乎很难讲的清楚。 但是,人类的存在从诞生时起就走过一条“智慧”的道路。我们能够“思想”,思的批判性和自觉性恰恰是人类调节自身的有力武器。所以哲思中的时间在追述人们对时间理解何以可能的基础上,试图分析我们的时间经验的个体与类的意义,以求得人文关怀可能的家园。 全文共分上篇、下篇、结语三部分。 上篇从时间的语义分析人手,结合日常生活世界、科学技术世界、心理意识世界对时间的不同感受,指出哲思中的时间是社会性时间、生物性时间和意向性时间的“视域融合”,而不能把其看作单纯的物质形式或主观感受。文中较为具体的探索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汀、康德为代表的形而上学时间观,并指出本体论对时间的遗忘是以部分遗忘和静态遗忘为主要特征的。其根源在于人类初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类的生存问题,因此形而上学时间观不得不处于哲学和科学的夹缝里——方面获得了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又丧失了理论的合法性。站在当下的历史角度,我们认为传统的时间观漠视了社会时间世界的存在,也就相应的缺乏社会性时间意识,同时它作为一种存在已妨碍人们的思想批判性地随科技系统的发展而接受新的时间观。 下篇立足于现代科技带来的时间概念的更新和新的哲学形态——哲学诠释学的视界。分析了不同时间世界的时间概念在哲学中是如何被运思的。我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牛顿的时空观对海德格尔早期“时间概念”影响较大,而海氏在此讨论中也凸现了“极端的主观主义”。霍金的“奇点”理论和普里高津的不确定性研究,提示了时空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逆性及与生命的相关性,并越来越强有力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柏格森的“绵延时间观”则提醒人们防止理性本质主义的复活,注重生命的创造性。马克思是第一个科学提出客观的社会时间世界的,“实践”和“历史”的概念都与“时间”相关联,这么一种“改造世界”的时间观实现了人类时间意识的伟大变革。时间间距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而言,则通过语言、效果历史、视域融合这三个核心概念获得展开。 结语部分,本文讨论了时间的测量问题。哲思的时间应是思想对时间的测量,——可能是通过“时间”一词的表达,人们在表达着一种意义的隐喻。因此,我们要做到“批判性”的可持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