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AP-N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机制探索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梗阻性肾病。如果不及时适当治疗,UPJO的进展可导致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甚至是肾衰竭。产前诊断中梗阻程度较轻的患儿出生后可恢复正常,梗阻较重的患儿出生后大多需要手术干预,但部分患儿干预后肾功能仍无法恢复正常。那么,如何早期准确评估先天性UPJO程度、预测出生后肾功能能否恢复成为了产前诊断及小儿泌尿外科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寻找可准确、敏感、早期的评价胎儿先天性UPJO的生物学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探究UPJO介导肾脏损伤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先天性UPJO胎儿羊水,基于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对蛋白质的组学分析,对羊水分离出的外泌体蛋白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谱分析,通过GO及KEGG分析,确定靶蛋白及通路。基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盐酸喹那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siRNA 沉默氨基肽酶 N(aminopeptidase N,AP-N)的表达,通过EdU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量细胞增殖和活性氧(ROS)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蛋白质表达情况。通过ELISA检测炎症因子释放水平。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小鼠动物模型进一步在组织水平上进行功能探究。结果1.通过对外泌体的形态学及膜蛋白标志CD9、CD24的鉴定,证明所分离的外泌体确实来源于胎肾;2.通过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在羊水外泌体中共鉴定了 633种差异表达蛋白,包括376种蛋白上调,257个蛋白下调;这些差异蛋白具有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3.KEGG通路分析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RAS)途径在调节先天性UPJO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CE和AP-N蛋白丰度明显降低。4.RT-PCR测定验证了 UPJO患者羊水中外泌体中ACE和AP-N的相对mRNA水平比对对照组低(P<0.01);5.基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研究发现,通过抑制ACE和AP-N表达的可以抑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增殖,降低其RAS通路下游蛋白AngⅡ受体的表达;6.基于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模型及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抑制ACE/AP-N可以通过RAS通路促进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先天性UPJO的疾病进展。结论羊水外泌体ACE和AP-N可做为UPJO早期诊断中的生物学标志物;胎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引起的ACE/AP-N下调通过RAS系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炎症因子的释放,影响肾盂输尿管梗阻的进展及后续肾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每年全球有一百三十多万新发病例,且部分地区发病率持续上升,前列腺癌已严重威胁着男性的身心健康。近些年来,转录组测序技术迅速发展,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前期的文献阅读我们发现RAB2A在细胞内参与调控物质囊泡运输,RAB2A在乳腺癌、口腔癌中促进肿瘤发展,同时结合RAB2A在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表达差异。我们认为RAB2A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系的病理性增大以及屈曲,约15%的成年男性和40%的不孕男性都有这种情况[1]。导致精索静脉曲张不孕的因素很多,如缺氧、代谢异常、激素功能障碍、睾丸温度升高、精索静脉高血压等[2]。没有单一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睾丸损伤的原因[3];精索静脉曲张的具体致病机理尚未明确,现普遍以为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4]。在这个复杂的病理生理网络中,代谢异常似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并发症(prosthesis-related complications,PRCs)的发生是灾难性的后果,通常意味着假体植入失败和需要行翻修手术。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大样本量的THA术后院内PRC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基于2005?2014年美国的全国住院病人样本(Nationwide Inpatient Sam
背景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前列。目前对肺癌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胸科手术肺隔离技术是保护健侧肺、且使术野清晰的保障,但在肺隔离单肺通气(OLV)过程中常发生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是改善OLV低氧血症常用方法,但可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增加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率。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预防OLV低氧血症综合肺保护流程,并找到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各肺段通气的
学位
研究背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Flaviviridae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登革热的致病原,其主要由蚊媒传播,高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截止到2020年,全世界有约40%的地区面临登革热感染的风险,进二十年来每年约有5000万至1亿人感染,近年来人数增长迅速,已达每年3.9亿人感染,死亡人数高达25000人。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登革热病毒感染会引发多种疾病如:隐性感染、登革热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18%,肝细胞癌发病率占原发性肝癌80%以上。肝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早期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等特点,患者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阶段,治疗疗效多不理想。因此探索肝癌形成的时间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了分子、细胞和微血管的复杂变化。从分子、细胞层面对肝癌演进过程中关键分子和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可视化,有助于实
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与健康人或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相比,肺癌患者的呼吸道菌群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群落多样性和特征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目前需要进一步探讨呼吸道菌群是否与肿瘤临床特征等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相关。目的:描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呼吸道菌群结构,探讨呼吸道菌群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分期、转移状态和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我们收集了85例首诊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及意义: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第三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近年来,尽管关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复发和转移仍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复杂分子机制并找到有效的治疗和预后靶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基于我们先前对S100P介导的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研究,核S100P的染色质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数据表明SLC2A5是S1
研究背景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能诱发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心肾综合征基于首先受损的器官和损伤的急慢性程度被分为五种类型,其中Ⅱ型被定义为慢性的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肾脏功能障碍。伴随着心力衰竭加重,该疾病会进一步导致利尿抵抗和肾功能恶化。研究者习惯于将Ⅱ型心肾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归咎于左心衰竭,那么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功能障碍是否也能够诱导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