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乳酸菌对不同营养途径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建立适用于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的大鼠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观察复合乳酸菌对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的SAP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构建大鼠SAP模型 92只SD大鼠(体重200±10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共20只,分6、12、24和48h 4个时间点观察组,每个时间点组为5只)、造模组(共72只,其中20只分6、12、24和48h 4个时间点观察组,每个时间点组为5只;其余52只,用于观察死亡率)。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3.8%牛磺胆酸钠造模,比较对照组和造模组4个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的情况,统计造模组死亡率的情况。 2、复合乳酸菌对不同营养途径治疗的SAP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96只SD大鼠(体重200±10克),随机分为假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Sham-EEN)、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EEN)、早期肠内营养加复合乳酸菌治疗组(EEN+Lac);假手术肠外营养治疗组(Sham-PN)、肠外营养治疗组(PN)、肠外营养加复合乳酸菌组(PN+Lac),每组16只,分别于第4d(8只)和第7d(8只)取材,检测肝和肠系膜淋巴结肠道菌群易位、血浆内毒素、肠转运功能、二胺氧化酶(DAO)、Tunnel法测定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肠上皮紧密结合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mRNA含量、ELISA法测定小肠黏液SIgA含量、BCA法测定小肠粘膜蛋白含量,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复合乳酸菌对不同营养途径治疗的SAP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3、复合乳酸菌对不同营养途径治疗的SAP大鼠细胞因子平衡作用研究
其他文献
前列腺增生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到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到目前为止,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症状,延缓病程的作用,国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段还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
【目的】研究尸解肺标本中间隔线的HRCT表现、解剖及病理基础和间隔线对CWP的诊断价值。评价肺内不同类型的间隔线在弥漫性肺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同时评价薄层冠状位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等7个疫区省、市的110个县。根据200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血吸虫病人365770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
城市污水污泥场量日益增加,且成分十分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设计并提出市政排水系统污泥处理及二次利用方法,分析市政排水系统污泥的主要特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支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IMRT)、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8月就诊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的8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