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产业的历史聚落保护:功能重构与形态修复——以铅山县石塘镇石塘上街-犁头尖地段为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vi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拥有十分多元的古代历史积累,长期以来,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聚居文化。其中又以赣东北地区的工商业传统尤为特殊。赣东北地区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全国贸易运输线路发生紧密联系,引发了工商业的大发展。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巨变,曾经辉煌的市镇逐渐衰落。  基于此背景,本文选择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石塘历史聚落,从产业视角出发,通过调研、分析聚落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试图探索传统产业发展与聚落发展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研究历史聚落的功能重构与形态修复。  绪论阐述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基础;  第二章从地理环境与建制沿革、历史交通线路与产业角度出发,概述石塘历史聚落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阐述石塘历史聚落的保护现状,就具体研究对象的功能及形态特征做深入研究;  第四、第五章分别就研究对象的功能重构与形态修复做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具体的重构方式与修复手段;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总结石塘历史聚落的发展脉络,产业发展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传统产业的聚落功能重构与形态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其他文献
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其提出了构成西南山地城市形态的五个方面,分别为:历史格局、生态文化、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
本文以透明建筑为研究对象,以透明与支撑以及建筑三者关系的讨论为研究透明建筑的切入点,从透明建筑与其支撑结构整合的角度,总结当代透明建筑中透明与支撑的复合表现规律,解读透
学位
现今国内外的大型公共建筑,由于特别的建筑形式,常规传统的自然采光方式很难提供足够的室内照度,因此很多都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进行补充,造成了采光能源较高的现实问题。因此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不断经历动态更新和传统积累。旧城社区便是城市发展至今的成果,与现代化的住区相比容纳了丰富而生动的生活场景。鹭江道社区所处于的
城市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博弈与协调一直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议题,本文选取住区与城市整体之间的协调性与整体性作为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控制与引导局部利益与城市
传统聚落作为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一直是建筑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聚落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研究中,多倾向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视角,已经形成一套从整体到局部的全方位空
建筑空间环境的建构过程中,受到众多自然、人工与人文环境要素的制约和影响。针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分析与总结,有助于理解环境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图解是一种基本的设计分析方法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已成为新时期地方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村落大多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遗存大量文物古迹,蕴含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具有优越的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元素的渗透对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逐渐脱离传统,游离于城市和纯乡村之间。近郊乡村居民点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