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道地药材黔党参的质量控制研究及栽培繁殖技术初探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ig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贵州道地药材黔党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多糖和党参炔苷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该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测定其浸出物、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对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黔党参药材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同时对黔党参药材的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初步筛选其最佳繁殖方式,为完善贵州道地药材黔党参的质量控制标准,保证用药安全和质量可控,以及该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薄层色谱法,通过筛选固定相、展开剂的组成与比例等,以党参炔苷为对照品建立黔党参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Ⅴ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正交工艺筛选最佳供试品溶液提取条件,比较显色方法、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等显色条件的影响,建立黔党参药材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活性成分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和黔党参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2004B版(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和SPSS18.0主成分分析软件进行特征图谱数据处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附录ⅨK和附录ⅩA中的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分析不同产地黔党参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乙醇浸出物含量;通过采集不同产地黔党参药材样品,并引种于贵阳市药用植物园内,收集种子,茎藤等,进行黔党参药材的繁殖方式研究。  结果:党参炔苷的薄层鉴别方法为:以硅胶G为固定相,氯仿-甲醇-水-冰醋酸(5∶1.6∶0.6∶1)为展开剂,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0℃下加热,结果显示在日光下或紫外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与对照品溶液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的黄棕色斑点或浅蓝色荧光斑点;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黔党参药材中多糖与党参炔苷的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多糖含量范围为12.70%~61.35%,党参炔苷含量范围为0.072%~0.75%;45%乙醇浸出物含量为35.1%~58.2%,水分含量为5.9%~12.5%,总灰分含量1.7%~8.3%,酸不溶性灰分为0.1%~2.2%;选取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的12批黔党参样品初步构建黔党参药材对照特征图谱,标定15个特征峰,并规定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值,并以之为对照可有效鉴别同属药材党参和川党参;通过黔党参药材几种繁殖方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种子繁殖和压条繁殖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够保证黔党参药材的外观形状,又能缩短其生长周期。  结论:本文所建立的黔党参药材薄层色谱和该药材HPLC特征图谱鉴别方法,方法专属性较强、简便可行和重现性好;活性成分党参炔苷与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和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黔党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黔党参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活性成分含量测定以及浸出物、灰分、水分测定等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为《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中黔党参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从而保证该药材及相关制剂的用药安全和质量可控。通过对黔党参药材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为该药材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前期栽培实验数据,以更好地促进贵州道地药材黔党参资源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分离鉴定地桃花药材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地桃花中对羟基肉桂酸含量,并以对羟基肉桂酸作参照,建立不同批次地桃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地桃花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
当今社会信息激增、知识膨胀,是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上升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纪念馆如何自身蜕变、拓展教育功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八
非遗文化传承人是京族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态到动态保护、发展与传承的见证与经历者,是文化得以留传的资源与媒介,是传承人主观意识在行动中对客观活态内容的积极认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