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研究——原因、影响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贸易安排和多边贸易体制并驾齐驱。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商品、服务、资本、人员等要素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更有效地进行配置,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米,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一直是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其成员数量不断增加,谈判内容过于庞杂,使得相互之间的利益更难协调,导致多边贸易谈判效率低下。例如,2001年发起的多哈回合谈判,已历时7年,多次搁浅,其前景依然扑朔迷离。此外,多边贸易谈判并不深入触及投资内容,因此也无法解决国际投资流动中面临的诸多障碍。   为了顺应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有效克服多边贸易谈判存在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商谈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过去10多年,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上升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新的重要渠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在所有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中,自由贸易区又是最常见的形式。   尽管自由贸易区是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次优选择”,有人还认为它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一种侵蚀,但是,它有效地弥补了多边贸易谈判的弱点。自由贸易区是建立在多边贸易谈判成果之上的贸易安排,被人称为WTO PLUS。目前,大多数自由贸易区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争端解决机制等,还通常包括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透明度、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人员流动、金融货币合作,甚至还涉及环境、劳工等内容。   中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7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意味着发展自由贸易区将正式成为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及时制定我国比较完整和可行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做出合理布局,提出具体步骤,并加以有效实施。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诸多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了我国未来自由贸易区发展设想。全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解释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提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回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对论述自由贸易区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和分类。   第三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自由贸易区产生和发展的诸多原因,包括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多边贸易谈判的停滞不前、竞争性自由贸易战略、国内利益团体影响、相互依存性、外交安全等经济政治因素。此外,还利用离散选择模型以多个国家样本为基础,考察了两个国家之间地理距离、经济规模和要素禀赋差异等主要变量对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部分。首先对传统静态关税同盟理论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接着重点考察了新关税同盟理论的各种理论模型,如米德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肯普一万模型、麦克米兰和麦克凯恩模型;然后考察了动态关税同盟理论,主要分析了规模经济与市场一体化效应、市场竞争与投资促进效应。   第五章是对自由贸易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是通过建立一个局部分析方法,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二是利用GTAP模型,对设想的中国一美国、中国一欧盟和中国一印度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其他三方的经济增长、福利效应、贸易条件、贸易平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综合比较分析。   第六章对我国已经签署、正在谈判或开展可行性研究的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还有双方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通过对我国自由贸易区实践的全面梳理,总结了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七章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加快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目标,提出并论证了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基本构想和实施步骤。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981年为25亿美元,2007年为9860亿美元,增长了394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加工贸易
学位
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城市化过程中,除城市外,小城镇也吸收了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由此产生了我国城市化中的
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多考虑学生的特点,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精心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组织教学,增强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