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以中部地区X镇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政府作为连接县级政府、城市与村(居)两委、农村的“节点”,其基础性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施行。乡镇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是指乡镇一级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合理运用自身的权力和职能,引导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乡镇一系列的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以及对村镇人居环境的改善等行为,最大限度的优化乡镇生态环境,促进乡镇人居环境的提升,其具有治理的直接性和权力的有限性等特点。
  本文基于X镇具体案例的分析,分别从治理主体、内容、方式、成效及问题五个方面梳理出乡镇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针对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参与度低,治理工作陷于被动,环保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治理效果难以持续的问题探究其出现的内在原因,认为影响其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主体行为逻辑冲突。企业,公众,环保组织有其各自的行为逻辑,在没有外部力量的作用下难以形成环境治理的合力。第二,乡镇政府存在体制性困境。包括层层加码造成的权责失衡,钱少事多形成的财政拮据以及事多人少导致的形式主义。第三,基层协同治理场域的缺失。无论是公众还是环保组织在乡镇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基本没有可表达意见的空间,乡镇政府在环境治理任务的重压下也无法为他们提供切实的问题反映渠道。
  对此,在比较分析了多种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乡镇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应对措施,首先,营造环境协同治理健康的法制环境,为基层协同治理的开展奠定法律基础。其次,构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激励机制,激励不同行为主体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再次,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增加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最后,构造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协同机制,强化后期的协同监督机制,为乡镇政府应对体制性困境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为公共领域的复兴提供了契机:它为公众平等自由地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关注公共事务和普遍利益,网络社区、微博、新闻评论等成为人们参与讨论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公共舆论也由此产生,从而影响了公共议程的设置。无论是主体要素方面还是运行机制方面,其已基本具备了公共领域的条件。本文将以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在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与现实的比较,从各主体要件与治
学位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失。农村土地荒置、农户小规模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愈发严重。近年来,农村土地托管在政府、合作社等多方的推崇下得到迅速发展。截止2016年底,供销社系统托管土地面积达到1亿亩。农村土地托管属于新生事物,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兴起背景、取得成效及具体运作,对于托管实践中各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的满足情况,具体托管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待研究。基于此,本文基于利益冲突
公共价值成为了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公共价值的提出为纾解由于新公共管理引入私人部门管理方法、过度追求“绩效”从而导致的公共部门“公共性”的缺失提供了可能。学界关于公共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价值(public value)和以共识为导向的公共价值(public values)的分野下进行公共价值内涵、公共价值生成、公共价值冲突等研究。现有的公共价值研究多是从西方背景或者局
报纸
政府绩效信息使用是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对政府绩效信息的科学运用提高组织绩效和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已逐渐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视角、社会认知理论作为分析视角,基于甘肃省各市州税务局的调研数据,就政府绩效信息使用水平与公共服务动机、组织灵活性、发展性组织文化、数据可用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研究。并结合研究结果为提高甘肃省税务系统内公务员政府绩效信息使用水
学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01月15日印发《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该《意见》的目的在于建立县级以下机关单位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由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公务员的待遇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待遇普遍偏低,而公务员提高待遇往往只能通过提高职务的方式,但据统计,92%左右的公务员属于主任科员以下级别,基层公务员占全部公务员数量的60%左右,同时由于机构编制的原因,基层公务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地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动乡村村振兴。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全新模式。近年来,我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引导和支持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地方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响应。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产业蓬勃发展,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