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霸王别姬”故事作为典范的英雄美人叙事,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其中的虞姬形象,在后人对霸王别姬故事的不断重述中,由一个空洞的美人符号,逐渐被建构为一个美丽、善良、贤淑、坚贞、柔婉、从一而终,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完美女性。本文主要在中国文学虞姬叙事的演变中,勾勒中国文化对虞姬女性身份的建构历程,对虞姬故事演变的重要转折点和虞姬故事的重要情节和主题,以女性主义和叙事学结合的方法作深度分析,从而在虞姬人格的核心要素、虞姬形象的价值意义提炼中凸显这一题材的人文价值。首先,文章从历史叙事的可能性中分析虞姬在项羽人生中的作用,结合司马迁塑造这一形象的心理动因,分析这一题材被后人不断重述的价值。其次,在古典叙事梳理的中,可以看到人们对霸王别姬故事关注的重点有一个从霸王之别到虞姬之死的转变过程。虞姬之死的意义则经历了一个由隐而显,由被动受死到主动自刎,由殉夫到殉国,被赋予崇高的贞节意义的伦理化过程。项羽虞姬英雄美人的故事已经超越了历史时空的限制,在文人抒情的话语中,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抒情符号,作为传达后世文人生命体验和时代感受的载体。项羽和虞姬的生死之爱在情感上并没有在爱与死亡的终极追求中走向崇高,而是在生死离别的哀婉缠绵中延宕成无限的幽怨和哀伤,这样的情感在虞美人、虞美人曲、虞美人词、虞美人草等这些和虞姬相关的充满诗意的表述中,完成了这个故事的乌托邦叙事。在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在情感、伦理、审美的三重整合中被塑造成为一个美丽、善良、贤淑、坚贞、柔婉、从一而终,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完美女性。虞姬人格中对男性的从属性是男性中心的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建构的必然结果。最后,在现代叙事中,虞姬在古典叙事中被建构的身份,成为有性别自省的女性作家反思传统女性生存价值意义的一个背景和载体。这些作家发现虞姬人格中对男性的依附性是其悲剧人生的根源;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当代文化氛围中,多数男性作家在虞姬形象的再造中投射了对新时期女性的想象。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在古典叙事还是现代叙事中,处于“女从”地位的虞姬正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阴属”情势、情感的表征。虞姬式叙事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在项羽/男人和虞姬/女人的二元框架中对人的阴属情感给予深切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