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7-5p在胶质母细胞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jitianya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多种基因、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其中,多种相关的发育基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MicroRNAs的表达与调控作用,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被日益受到重视和越来越多的研究。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2nt、具有基因调控功能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微RNAs (microRNAs, miRNAs)的失调往往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miRNAs靶向作用于其靶基因mRNAs,并与其3’-UTR完全或者不完全互补结合,引起靶mRNAs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WHO IV级),易称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无论是从发病率还是恶性程度,都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高的原发性肿瘤。多年来,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案仍然是手术中最大限度的切除及辅以术后放疗、化疗等手段。虽然近几年来对GBM的有些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但由于其高度恶性,高术后复发率,预后仍然较差。因此,目前探索新的GBM的发病机制及寻找其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一大研究热点。微血管增殖是GBM特有的病理特征,但是,目前对于增殖的GBM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知之甚少。几乎所有的研究与化疗药物均是靶向作用于GBM细胞,而作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化疗药物未出现预期的效果。GBM中微血管只占到肿瘤很小的一部分,以往研究通过提取整个肿瘤的总RNA或基因组DNA来寻找GBM微血管特异性差异基因显然是不适当的。本研究将提取非肿瘤脑组织微血管和GBM微血管,用微芯片技术分析对比GBM微血管和脑组织微血管的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应用现代生物学信息工具分析整合miRNA表达谱,在miRNA、mRNA及蛋白水平上研究能够加强或抑制GBM微血管增殖的某些因子,以期发现更有效的潜在抑制GBM微血管增殖的新靶点。目的1.提取纯化GBM及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检测二者的差异miRNAs;2.筛选出差异显著的miRNA,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对筛选出的差异显著的miRNA进行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为明确其是否可作为GBM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应用葡聚糖沉淀梯度密度离心法,提取纯化GBM微血管和非肿瘤正常脑组织微血管。以此为基点提取总RNA。2.用miRNA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在GBM微血管和脑组织微血管中的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应用实时定量PCR进一步对其进行验证,验证其在微血管组织及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C)中的表达情况。3.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TagetScan5.1、MicroCosm Targets Version5预测差异miRNA的靶基因,并对其特异性靶基因进行KEGG pathway分析。选择确定差异显著的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microRNA及其靶基因。4.构建过表达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和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应用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慢病毒载体感染HUV-EC-C细胞;应用qPCR检测慢病毒载体目的基因的表达。5.采用划痕实验、MTT实验、流式细胞术,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6.将预测的靶基因的野生型或突变型3’-UTR克隆入GV272的XbaI位点构建萤光素酶报告基因,与过表达miRNA慢病毒或对照组慢病毒质粒共转染HUV-EC-C细胞,通过分析萤光素酶的表达以初步判定miRNA的靶基因。应用Western Blot在细胞及组织中检测,进一步确认miRNA对其靶基因的调控关系。7.所有结果用均数加减标准差来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MiR-7-5p和RAF1表达之间的关系通过皮尔森相关性统计方法来探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学分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结果1.应用葡聚糖沉淀梯度密度离心法从GBM和正常脑组织中成功纯化提取出微血管组织,并应用台盼兰染色,镜下可见正常脑组织微血管每条清晰完整,分支明显;GBM微血管破碎,呈团状,分支杂乱。2.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显示,在GBM微血管中miR-7-5p相对于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呈现大幅下调(P<0.01),相对于正常非肿瘤脑组织微血管减少2.616倍。在各5例GBM微血管和脑组织微血管中,应用qPCR验证符合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之后,我们又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C)中验证miR-7-5p的表达情况,经qPCR检测,HUV-EC-C细胞中miR-7-5p明显低表达。3.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RAF1的3’-UTR与miR-7-5p的5’端“种子序列”有很好的匹配位点。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RAF1是miR-7-5p下游的直接靶点(P<0.01)。4.MTT实验、细胞周期实验显示,在体外miR-7-5p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值。划痕实验表明在体外miR-7-5p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无影响。5.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在HUV-EC-C细胞感染过表达miR-7-5p病毒能降低RAF1的蛋白水平,Actin作为内参,(P<0.01);在GBM和正常脑组织微血管中,miR-7-5p和RAF1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earson’s相关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系数为-0.786,(P<0.01)。结论葡聚糖沉淀梯度密度离心法能够成功提取GBM微血管与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台盼兰染色,镜下发现二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别,这符合客观规律。本研究从纯化的GBM微血管和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为基点开始。因此,对于明确在GBM微血管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有意义的microRNAs及其它们的作用靶点,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对GBM的治疗可能提供更有意义的实验依据。在目前基因芯片研究中,我们揭示了miR-7-5p在GBM微血管中明显下调,并应用qPCR在GBM微血管组织及HUVEC-C细胞株中进行了验证。此外,我们成功地包装了过表达miR-7-5p及其对照组慢病毒,并进行了体外MTT实验、细胞周期实验及划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iR-7-5p的过度表达能够通过诱导HUV-EC-C细胞在G1期的细胞周期停滞而显著抑制其增殖,而对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的迁移能力无影响。这些结果有力地支持了niR-7-5p可能是GBM微血管增值的一种抑制物。为了探究引起由miR-7-5p介导的GBM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受抑制的机制,我们接下来开始鉴别miR-7-5p潜在的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AF1可能是]miR-7-5p潜在的下游靶点。而且,RAF1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法来鉴定miR-7-5p在RAF1表达上的作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数据显示miR-7-5p能够直接靶向作用于RAF1的3’-UTR。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HUV-EC-C细胞中miR-7-5p的过度表达明显下调了RAF1的表达。我们又对5组GBM微血管和正常脑组织微血管进行了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RAF1在GBM微血管组织中上调,在脑组织微血管中下调,并且和miR-7-5p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这些数据证实了miR-7-5p能够下调RAF1的表达,这也表明了RAF1在GBM微血管的形成中可能是一个促进因素。本研究提示,miR-7-5p通过对下游靶基因RAF1的调控,在GBM微血管的形成和发展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并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等恶性生物学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运用新媒体进行气象科普宣传,突破了传
激光锁模技术是产生超短激光脉冲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光通信、太赫兹技术、生物医学及军事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纤激光器具有技术成熟、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突出优
在专门化气象科普作品之外,一些科普作品以嵌入的方式出现,同样发挥着阐释气象学原理、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嵌入式气象科普。嵌入式气象科普传播的途径主要
随着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多种无线技术飞速发展,异构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趋势。资源管理对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和协作有着重要意义。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首先面临的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器件应用于航天技术,其单粒子效应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器件辐射加固的方法,绝缘衬底上硅(SOI)工艺
窄线宽激光器在高灵敏高分辨率激光光谱研究、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狭义相对论的检验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作为未来时间频率标准-光钟的关键组成部分。光纤是传输激
由于设计和制作纳米尺寸的电子器件的需要,低维纳米体系的量子输运性质的研究成为了当前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个热点。对低维纳米体系的电子输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电子强关联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档案管理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档案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的档案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新形势,要积
光刻技术在半导体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衍射极限的存在限制了传统光学光刻在光刻分辨率上的进一步提高。由近场光学发展而来的近场光刻为突破衍射极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
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处理系统中对于高速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由于其在速度、精度和功耗方面较好的折衷,因而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