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细氧化钇产品存在缺陷多、易团聚、产品品质低,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而砂状氧化钇具有的大比表面积、粗颗粒、活性高等优点,有效克服了超细氧化钇用于熔盐电解时出现的流动性差、飞扬损失大的缺点。为此,探讨以离子型混合稀土矿萃取分离的稀土氯化钇溶液为原料、碳酸氢铵和草酸作为沉淀剂,在单一微波、微波及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超细及砂状氧化钇的可行性。分别考察摩尔比、氯化钇的起始浓度、沉淀剂浓度、沉淀剂滴加方式、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超声波和微波的介入对氧化钇粉体的粒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G)、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手段对所制样品的形貌、粒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与超声波协同作用下,以NH4HCO3为沉淀剂时,制备氧化钇前驱体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沉淀剂正加、YCl3的起始浓度为0.25mol·L-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90min;未加表面修饰剂的液相条件下,可得到均分散、D50约为0.26μm的针状亚微米级前驱体;并得出微波干燥要优于常规的电热式干燥,采用微波与超声波协同作用可替代添加分散剂PVP的效果;氧化钇前驱体在600℃下焙烧1h后可得到晶化程度高、均分散比表面积为26m2/g的氧化钇,氧化钇前驱体热分解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在单一微波外场辅助下,当以H2C2O4作沉淀剂时,制备砂状氧化钇前驱体的较佳工艺条件为:YCl3与H2C2O4的摩尔比为1:2,YCl3的起始浓度为0.5mol·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h,陈化时间3h的液相条件下,可得到D50为45μm左右的大颗粒砂状氧化钇前驱体;前驱体经TG-DTG热分析知,当温度升至650℃左右时,TG曲线为水平线,前驱体分解过程基本结束;由XRD知,在500℃时已经初步形成了立方相氧化钇,温度为900℃时,衍射峰已变得非常尖锐,在该温度下晶粒已完成晶化且显著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