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引用与职业认同:对国内外学术期刊中引用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gl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综述是学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充分及有效地引用前人文献,学者不仅给予文献应得的认可与尊重,更重要的是展示自身对该学科领域的把握,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合理的根据,从而构建自身的学术身份。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人开始研究文献引用(如Hyland,1999,2000; Swales,1986,1990; Thompson和Ye1991;Thomas和Hawes,1994;Thompson和Tribble,2001)。但是这些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引用方法和分类,而且它们所分析的文本都是母语为英语的作者的作品。虽然一些学者(如Hyland,1999,2000)探讨了因研究范式与学科惯例的不同,不同的研究领域在学术引用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很少研究把文化和语言因素纳入到引用行为研究中,也很少有研究考量学术引用与学术身份构建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学术传统的差异,学术引用是否存在着差异,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在相同的文化与学科背景下,使用不同的语言是否会影响引用行为?这些不同情境下的引用行为体现了学者怎样的自我定位与身份构建?。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根据文献对学术引用的分类,考察60篇期刊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本研究探讨的问题主要有1)经济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在引用文献上表现出什么样的不同;2)跟同行的英语国家学者相比,应用语言学和经济学领域里的中国学者文献引用行为会是如何;3)中国学者分别发表中文论文和发表英文论文的时候,他们在引用文献上又是如何不同。本研究将是对学术引用文献的有益补充。
其他文献
哈罗德.品特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现代剧作家和剧场导演。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200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作包括舞台剧,广播电视剧以及电影作品。品特的早期作品被归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对语言软环境的研究逐渐产生了兴趣。语言软环境是个新兴课题,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刚刚起步。本论文以《威海卫天琴鸟报》为例,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参与国际会议的机会也逐年增多。国际会议中来自我国代表的发言代表中国的立场、态度和利益,而能否为此做出恰当的翻译,让非中文母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