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肾性骨病患者发生脆性骨折时的特征及探讨骨折的危险因素;(2)评估发生脆性骨折的ESRD患者的预后;(3)探索发生骨折的ESRD患者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3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至少3月的全部CKD5期的512例ESRD患者中,收集根据病史及X片或CT检查证实发生脆性骨折者有42例,设为脆性骨折组(FF组),同时选取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至少3月的ESRD患者1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观察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是否罹患原发性高血压或糖尿病、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TC、TG、LDL、HDL、载脂蛋白α)、血钙、较正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碱性磷酸酶、是否发生动脉或心脏瓣膜钙化的情况,并根据KDIGO指南建议对CKD5D期患者的血清较正钙及血磷控制目标及K/DOQI指南建议的血iPTH控制目标,对血清较正钙、磷及iPTH分别分为高水平、目标值及低水平组,观察各组发生骨折的例数。随访两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随访时间120-4685天,平均随访时间1439.0(745.3,2513.5)天,中途失访者依据其失访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的差异,绘制两组生存曲线,探索发生脆性骨折、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内脆性骨折年平均发病率约为7.95‰,骨折组患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较正钙均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激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钙化及血钙钙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较正钙水平升高是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9,or=8.165,95%ci:1.413-47.175),升高的血碱性磷酸酶(p=0.000,or=1.008,95%ci:1.003-1.012)及罹患原发性高血压(p=0.009,or=3.071,95%ci:1.325-7.117)也是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而适当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p=0.002,or=0.998,95%ci:0.996-0.999)及总胆固醇(p=0.002,or=0.484,95%ci:0.304-0.771)可能是骨折的保护因素。此外,正常及高较正钙水平组发生骨折比例多于低较正钙组(p<0.05),低ipth水平组发生骨折比例多于正常及高ipth组(p<0.05)。骨折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脆性骨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4.907,rr=4.907,95%ci:2.372-10.150),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性别为女性(p=0.021,rr=1.527,95%ci:1.067-2.185)、高水平ldl(p=0.021,rr=1.223,95%ci:1.032-1.473)及动脉钙化(p=0.027,rr=1.534,95%ci:1.050-2.241)。两组的心血管死亡的生存分析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长期随访。结论:1在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中,发生骨折风险大大增加。本研究中ESRD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年平均发病率约为7.95‰。以椎体骨折最多,其次为股骨上段骨折。2高血压、糖尿病、高水平的血清较正钙、碱性磷酸酶以及过度降低的iPTH水平可能是ESRD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血清较正钙、碱性磷酸酶是独立风险因素,而良好的营养状况和适当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可能是ESRD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保护因素。3发生脆性骨折的ESRD预后差,生存寿命明显缩短;脆性骨折是ESR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这部分患者转移性钙化更为明显,导致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和感染一起是ESRD合并脆性骨折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