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和农村是区域经济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共生单位,城乡关系也一直是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城乡关系是否协调发展,成为了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打破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关系,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以来,围绕这一战略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在各地迅速展开并不断深入。然而,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的过程中,城乡统筹的质量和区域均衡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是由经济、政治、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因此,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是必然存在的。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梯级递减的发展态势,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较大。城乡统筹的区域失衡,不仅制约了城市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必然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传统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传统体制下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形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但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邻地区联系紧密程度和相互作用程度不同,相邻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会在空间上呈现趋同或分异的特征。特别是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联系的不断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集聚现象会愈发突出,现有研究大多缺乏空间视角,难以客观地描述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现状及空间分异特征。基于此背景,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辽宁省1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分析了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系统地把握了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格局,揭示了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继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城乡统筹的区域失衡问题,优化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全面提升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论述。详细阐述城乡统筹的内涵、空间格局的概念,并介绍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首先建立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测度,然后运用ESDA方法对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的集聚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系统地把握了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第四部分,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基础条件、区位条件等四个方面分析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根据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优化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包括对不同类型的集聚区域进行分类发展;重视整个区域内的互动与交流,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城乡统筹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重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前文的内容,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并设定后续的研究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