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引入健康管理理念,对南京市某社区医院60岁及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评价健康管理的中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分析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探寻行之有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为今后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完善相关政策建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3月-2016年12月选取南京市某社区医院的38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人。分组后对管理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24个月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自我管理卡、电话随访、建立健康档案以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等方式,对照组不做专门的健康管理。分别在健康管理前后对管理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婚姻状况)、生活方式(饮食、吸烟、饮酒、运动、静坐时间)、糖尿病病程、并发症、家族史、糖尿病健康知识、空腹血糖、是否有高血压、是否定期检测血糖、BMI、生命质量等内容。调查结束后采用Epidata3.1进行双人双机数据录入,运用SPSS21.0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X2检验、倍差法、多元回归分析,运用EXCEL进行Markov模型计算,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长期效果。结果(1)本研究参与基线问卷调查者,管理组190人,对照组190人,健康管理后参与终期问卷调查者,管理组171人,对照组164人,管理组失访19人,失访率为10.00%,对照组失访26人,失访率为13.68%。(2)管理组平均年龄为72.29±6.2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2.52±6.12岁,基线管理组患并发症和高血压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婚姻状况、病程、饮食、吸烟、饮酒、运动、静坐时间、家族史、糖尿病健康知识、空腹血糖、是否定期检测血糖、BMI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管理组和对照组指标24个月后的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饮食得分、静坐时间、糖尿病健康知识、空腹血糖、躯体功能模块得分、心理功能模块得分、糖尿病特异模块得分、生命质量总分等多个指标,管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管理组相关指标基线终期的差值与对照组基线终期的差值,相比于对照组,管理组在管理后静坐时间减少更多、健康知识得分增加更多、心理功能和糖尿病特异模块的得分也增加更多,而社会功能得分对照组增加的值多于管理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管理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基线差值和终期差值,终期管理组和对照组静坐时间、健康知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糖尿病特异模块的差值与基线相比较大,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利用Markov模型模拟了 10万队列人群16年后的糖尿病疾病状况,结果显示:]6年后,管理组36.35%的糖尿病患者转化为患糖尿病并发症,对照组69.33%的糖尿病患者转化为患糖尿病并发症;管理组有0.08%的糖尿病患者死亡,对照组有0.11%的糖尿病患者死亡;16年间,每10万名接受健康管理的患者约32975名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约33名避免了死亡。(5)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长、基线饮食得分低的患者,其饮食得分变化值较高;年龄较小、女性、基线静坐时间较短的患者,其健康管理效果较好;女性、本科及以上学历、无糖尿病家族史、基线健康知识较差的患者,其健康知识变化值较高;年龄越小、基线躯体功能越差的患者,其躯体功能模块变化值较高;男性、基线心理功能较差的患者,其心理功能模块变化值较高;女性、基线社会功能较差的患者,其社会功能变化值较高;年龄较大、无高血压、基线糖尿病特异功能较差的患者,其糖尿病特异功能的变化值较高;糖尿病生命质量总分方面,年龄较小、女性以及基线生命质量较差的患者,其健康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年龄较大、男性以及基线生命质量较好的患者。结论本研究显示,经过24个月健康管理的管理组其各项指标要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多方参与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有效性。以学校、医院、社区为平台,积极开展老年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对于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健康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