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依赖的矿产能源之一,2015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64%,而长时间、大规模对地下的煤炭开采必然会导致地质结构的破坏,形成采煤沉陷区,淮南市作为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依赖性城市同样需要面对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而采煤沉陷区衍生的问题之一就是其移民社区建设的问题,其中采煤沉陷区移民群体本身作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呈现出怎样的生活状态对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淮南市潘集区采煤沉陷区某移民社区为调查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采煤沉陷区移民社区自身所特有的社区文化特质以及移民群体在家乡沉陷搬迁后的社会化状态。根据笔者调查研究,一方面被调查社区的当地居民在新的社区生活环境下对移民后的生活状况,如住房、交通、就学、就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表现为较高的满意度,其对现阶段生活表现的相对不满意的指标主要是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耕地难度的增加。另一方面,分析发现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少不更事的儿童多对家乡沉陷的状况表现得较为泰然,不以为意,同时对新的生活环境较为适应;而对于正处于青年期这一特殊的社会化时期的青少年群体而言,在面对生活学习的社会化环境陡然变迁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极易产生一种“自我认同危机”,心理上呈现出一种茫然的状态。社区中年移民群体在面临失去耕地保障的现实情况下,努力完成自身的发展社会化,不断习得新技能、谋求新工作以完成社会身份角色的转换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同时他们也将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一些特质保留到了新的移民社区,这些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其去共同面对生活环境的变迁,加强对新生活地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有时又与搬迁社区的形式建设与发展模式显得格格不入。沉陷区的老年移民群体在面对不断沉陷的故土的现实情况下,在安全、现实的强迫下,带着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迁入新社区进行生活的同时,也在努力进行自身的发展社会化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以新的社会角色的塑造重新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可和肯定。采煤沉陷导致的移民安置而形成的结果是两种生活模式的碰撞和冲击,移民群体与新社区之间的相互适应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现阶段的一些政策、措施和手段的目的是为了让现状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从而为采煤沉陷区移民群体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和保障。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采煤沉陷区发展式搬迁,移民群体本身还需要认清自身的新定位和社会角色的转换,良好地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同时配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辅助性工作政策,才能为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实现发展式的采煤沉陷区移民社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