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收集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neuralgia,PTN)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确定的责任血管、显微镜下操作时间等,探索这些指标与预后是否存在差异,研究MVD治疗PTN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回顾性研究采取严格入组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0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且由同一术者主刀行微血管减压术的15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Barrow神经研究所疼痛评分(the 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Pain Score,BNI score)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间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收集整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疼痛侧、疼痛累及三叉神经分支、病程、术前BNI得分(Ⅴ)、术前外科手术治疗干预、术中确定的责任血管、显微镜下操作时间、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等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44.2个月。预后定义:术后BNI得分Ⅰ定义为治愈(疼痛消失);BNI得分Ⅱ为有效;Ⅲ-Ⅴ为MVD治疗无效。随访时间点BNI得分Ⅰ定义为治愈(疼痛消失);BNI得分Ⅱ为有效;BNI得分Ⅰ、Ⅱ均认为疼痛缓解;BNI得分Ⅰ、Ⅱ变为Ⅲ-Ⅴ(随访时间点)为复发。近远期定义:近期为术后即刻,远期为术后不少于一个月。根据近期疗效将所有病例分为近期治愈组和近期未治愈组,对上述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根据远期疗效分为远期疼痛缓解组和远期疼痛未缓解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15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同样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疼痛复发的危险因素。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索影响复发时间的因素,绘制了影响因素的Kaplan-Meier曲线。使用SPSS21.0及RStudio(Version 1.2.50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157例患者中女性患者98例(62.4%),男性患者59例(37.6%);手术时平均年龄61.61±10.26岁;病程平均56.62±47.93个月;左侧疼痛的有65例(41.4%),右侧疼痛的有92例(58.6%);合并高血压病的有71例(45.2%);合并糖尿病的有8例(5.1%);疼痛累及三叉神经分支方面,V1有4例(2.5%),V2有22例(14.0%),V3 有 49 例(31.2%),V1+V2 有 15 例(9.6%),V1+V3 有 2 例(1.3%),V2+V3 有 54 例(34.4%),V1+V2+V3 有 1 1 例(7.0%);术前 BNI 得分为Ⅲ、Ⅳ和Ⅴ分别有2例(1.3%)、56例(35.7%)和99例(63.0%);术前有外科治疗干预有25例(15.9%);责任血管为单纯动脉有110例(70.1%),责任血管为动脉和静脉有41例(26.1%),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有6例(3.8%);显微镜下操作时间平均为93.94±41.65分钟。近期治愈率为84.7%,近期缓解率为95.5%,无效率为4.5%,远期治愈率为59.9%,远期缓解率为67.5%,复发率为28.7%。2.统计学结果:近期治愈组(n=133)和近期未治愈组(n=24),单因素分析结果: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的P值为0.016<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远期疼痛缓解组(n=106)和远期疼痛未缓解组(n=51),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70岁、术前BNI得分(V)、责任血管为单纯动脉、SCA+PV、SCA+AICA的P值<0.15,将这些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这些指标和远期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组(n=45)和非复发组(n=112),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70岁、责任血管为单纯动脉、岩静脉、SCA+PV的P值<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70岁的P值=0.012<0.05。复发时间影响因素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女性较男性更早复发(P=0.048<0.05),中位复发时间为360天。结论:1.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短期的治愈率和缓解率均较高。2.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是影响MVD术后近期治愈率差异的因素,责任血管数目不是影响近期治愈率差异的因素。3.责任血管类型和数目不是影响MVD治疗PTN远期疼痛缓解率差异的因素。4.责任血管的类型和数目不是影响MVD术后疼痛复发率差异的因素。5.疼痛复发大部分在5年内出现,女性较男性更早复发。6.年龄(手术时)≥70岁为疼痛复发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