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态调制的OCDMA编码器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光通信的发展,通信容量需求不断增加,对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不断增强。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的出现,恰恰能满足这些要求,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OCDMA的原理、理论背景,编解码器的发展现状。并对现有OCDMA系统编解码器的优劣,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偏振态编码方案的优势,并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分析。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进行偏振态调制的编码系统,具有强安全性、高带宽利用率的特点。采用了光控的解决方案,利用两信号光的相互作用实现编码功能,对全光通信的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次,搭建、调试了一套基于偏振态的双极性码分多址编码器系统,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偏振旋转效应实现偏振态的OCDMA用户正交编码。在该系统中,用户信息由双极性m序列进行扩频编码,利用扩频后信号对光开关进行控制,产生泵浦光信号,光信号的高低光功率分别与m序列的±1编码相对应。泵浦光信号注入到SOA后,利用其偏振旋转效应对探测光进行偏振态控制,使探测光由单一线偏振态产生相互正交的两线偏振态,分别记为p态和s态。从而使双极性m序列用户地址码中“+1”、“-1”分别与光信号中的两正交偏振态p态和s态相对应,实现了利用偏振光进行双极性编码的传输。再次,围绕偏振态码分多址编码系统,完成了CW激光器、SOA、外调制器的制作和实验验证。对以上设备提出了实现编码系统的设计指标,并完成了电路的焊接、调试工作。经过实验验证,以上设备性能保证了本文编码系统的功能实现。最后,分析了系统性能并对系统中用户间干扰(MUI)的抑制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论文研究的单信道偏振态编码OCDMA系统,当比特“0”传输时,s态、p态数据不同时为“0”,系统自身的编码原理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MUI。
其他文献
1988年1月1日,画家吴大羽在上海去世,终年86岁。近30年过去了,吴大羽这个名字在国内的画坛上,更多归属于一个教育家的身份。由于他存世作品稀少,留在内地的更罕见,我们虽不时从他的学生吴冠中、朱德群这些已经成为大师级的人那里听到缅怀之语,但吴大羽的画作面貌究竟如何,及其情操人品难观其详。2003年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吴大羽建国后唯一一次展览中,他的100件画作曾短暂面世,却都出自台湾画廊的收藏。正因
量子光学是研究光场的相干性,量子统计特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特征的学科。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非经典效应更加是量子光学研究的热点。对这些非经典效应的
学位
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温度的监测在很多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随着对温度的测量范围,精度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这就对温度的测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近些年,基于数字全息干涉技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