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分工日益深入和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形式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内贸易在各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韩国开始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的重要模式,同时,制造业在中韩双边贸易中已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对两国制造业(SITC5-8)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韩两国间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工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ITC3分位数据,以2002-2013年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韩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分工类型以及决定因素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韩两国双边贸易和制造业贸易规模及变动趋势,并通过制造业贸易在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来说明其重要地位。然后,运用G-L指数法和调整后的G-L指数法从两个层面测算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发现,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整体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具体而言,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自2005年开始超过0.5,表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SITC5(化学成品及有关商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虽处于上升状态,但产业内贸易指数低于0.5,表现为产业间贸易。在确定产业内贸易水平之后,本文选取了多个以SITC4分位数进行分类的产品,并用G-L指数、GHM指数对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和产业内贸易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发现,中韩两国制造业产品处于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存的状态,而产业内贸易多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且有向水平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在对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本文通过学习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设定了计量模型,选取外商直接投资(FDI)、市场规模(IS)、技术进步(TP)、贸易开放度(OP)、贸易不平衡度(TB)等五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市场规模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成正相关,FDI和贸易失衡度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成负相关,而技术进步、贸易开放度对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