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道德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现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渡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物质财富总量极速增长,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质和量上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在这急剧的变化中,道德问题也随之凸显。但是,对现今道德状况的认识不能简单的总结为好与坏、善与恶,而应该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与概括。 从道德规范所适用的领域可将道德划分为私德与公德。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同样对调整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被认为是重私德、轻公德的,这与以社会公德规范为底线的现代社会相冲突,进而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中呈现出不同的道德状况。同时,不仅横向上私德与公德存在不同,在纵向上道德状况也发生了变迁。另外,私德与公德之间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作为道德的一体两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对现今道德状况的认识和总结既要从私德与公德的角度进行细分,也要把两者的关系纳入到解析现今道德状况的重要范围中。 任何社会的道德状况都是对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利益关系的反映,对道德状况原因的分析也就要置于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正如现今我国的公德与私德问题产生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变化都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现今道德状况的分析要从社会转型的实践中进行剖析。 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尤其是公德观念是改善现今道德状况的有效途径。但道德作为一种需要依靠主体内在自我控制、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纯粹进行思想上的道德教育的成效是极其有限的。而制度以强制性的手段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行了限定,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尤其是作为道德底线的社会公德。因此,对现今中国道德建设出路的思考,一方面要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作为历史前提,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制度、完善法治来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以起到良好的道德表率作用。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从对道德状况的总结中提出了道德划分,即私德与公德的界定,并概括了关于社会转型的研究发展;第二章主要是通过他人的实证研究总结出了现今的私德与公德状况,以此作为对道德状况原因分析的基础;第三章针对私德与公德状况作出了原因的分析;第四章则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并结合了现实需要,提出了改善现今道德状况的建议。最后一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性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