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常常形成混生群落,两物种的生长及种间关系等随着环境变化、干扰等因子的影响发生变化。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退化荒地面积日益增多,加上当今人工干扰的类型及频率逐渐增多,因此研究人工干扰对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芦苇-盐地碱蓬群落(Form. Phragmites australis+Suaeda salsa)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研究两物种在个体水平、种间关系以及群落水平对干扰的响应。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对芦苇和盐地碱蓬混生和单生群落的生长进行探讨,研究混生与单生群落的生长差异及生长动态和策略。结果表明:混生芦苇生物量和种群密度的生长动态与单生芦苇趋势相同,但生物量9月前高于单生芦苇,而密度低于单生芦苇;基径和总叶面积的生长动态与单生群落趋势不同,基径呈升高型,总叶面积呈波动型。混生盐地碱蓬株高、相对生长速率、总叶面积及生物量的生长动态与单生盐地碱蓬趋势相同,总叶面积低于单生盐地碱蓬,6月后生物量高于单生盐地碱蓬;单生盐地碱蓬的密度和产量呈单峰型,整个生长季均高于混生盐地碱蓬。芦苇和盐地碱蓬的生长差异说明两者在混生与单生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策略,且两者的关系会随着生境的改善而改变。⑵设置4种人为干扰芦苇?盐地碱蓬群落的方式,研究6月中旬(生长季早期)和9月中旬(生长季末期)两种植物在个体水平、种间关系和群落水平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在6月中旬,与对照组相比,其它处理组中芦苇和盐地碱蓬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基径、总叶面积和密度等对3种人为干扰分别有不同的显著变化,而在9月中旬,各处理组两种植物的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减小;不同人为干扰对芦苇和盐地碱蓬的异速生长关系有明显影响,但芦苇比盐地碱蓬的变化更大;经人为干扰后的芦苇和盐地碱蓬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且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其竞争强度也增大,但到9月中旬,芦苇和盐地碱蓬的竞争有所缓解;受干扰后,芦苇?盐地碱蓬群落的功能型变化较大,且干扰的不对称性越大,功能型分异越明显。⑶设置3种留茬高度,研究6月中旬(生长季早期)和9月中旬(生长季末期)两种植物在个体水平、种间关系和群落水平上对刈割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在6月中旬,与对照组相比,其它处理组中芦苇和盐地碱蓬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基径、总叶面积和密度等对2种刈割干扰分别有不同的显著变化,而在9月中旬,各处理组两种植物的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减小,恢复效果较好;经刈割干扰后的芦苇和盐地碱蓬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且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其竞争强度也增大,但到9月中旬,芦苇和盐地碱蓬的竞争有所缓解;经刈割干扰后的芦苇-盐地碱蓬群落功能型有轻微变化,生长季末期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