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改良溶胶-凝胶法和有机溶剂水热结晶法制备纳米级的TiO2粒子,并通过金属离子的掺杂改性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对制备的纳米TiO2用XRD、TG/DTG/DSC、BET、SEM及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的光降解效果评价其催化活性。首先,依据中心复合设计进行试验,探讨了改良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的过程中醋酸配比、搅拌速率、反应时间及煅烧温度4因素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为T=25℃,Stir=400rpm,TNB:EtOH:AcOH=1:4:4,t=6h。所得TiO2凝胶经500℃煅烧后为锐钛矿型(89%)和金红石型(11%)的混晶,粒径13.41nm,比表面积58.13m2/g,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接着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甲苯为溶剂,采用有机溶剂中的水热结晶法制备高热稳定性的锐钛矿型TiO2。此法制备的TiO2粒子在反应结束时已经转变为锐钛矿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纳米粒子经550℃煅烧后的粒径为15.47nm,分布均匀,比表面积61.41m2/g,即使在650℃煅烧后仍保持单一的锐钛矿晶型。此外,采用改良溶胶-凝胶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金属离子(Fe3+、Eu3+、Dy3+、Nd3+、及Tb3+)的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的TiO2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且光催化活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当掺杂浓度为最佳掺杂量时光催化活性最佳。最后,用PL光谱解析了PL光谱强度与掺杂TiO2的光催化活性的关系,发现光催化活性与PL信号的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展示了PL光谱在分析纳米TiO2的表面缺陷、氧空穴、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