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医案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规律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公开发表的文献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图书为载体,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医案,采用数据挖掘、名中医访谈等形式,对医家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学术经验及学术观点进行研究,总结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学术参考。方法:1.收集2000年至2020年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医案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图书中医家治疗本病的医案,根据病案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资料并进行整理清洗,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包括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形式对症状、病机、治法、方药进行挖掘,归纳总结医家治疗本病的共性经验。2.采用名中医访谈形式对金实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访谈,详尽记录金实教授从病名、症状、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本病的认识。3.对数据挖掘的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治法、方药与金实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完善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结果:数据挖掘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191例,其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103例,总共365诊次,男性164诊次,女性201诊次,比例为1.23:1。年龄方面,40-49岁比例最高(32.98%),其次,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0-69岁之间,30-39岁(27.23%)、50-59岁(19.37%)、60-69岁(14.14%),共涉及179诊次,占总诊次94%。2.临床表现:数据挖掘显示所纳入365诊次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中,清洗后共出现254种症状表述,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症状分别是:口苦(44.93%)、胃脘痞满(33.15%)、纳差(32.05%)、嗳气(31.23%)、泛酸(30.96%)、口干(26.85%)、夜寐欠安(22.47%)、大便干结(20.27%)、便溏(19.18%)。症状集内关联发现,口苦、口干、嗳气、泛酸最易互相关联出现。常见舌象描述共31种,舌质红出现频率最高(36.44%),舌质淡红亦比较常见(20.27%),舌苔以苔薄黄最常见,占18.36%,腻苔比较常见,共占比25.75%。脉象描述共12种,弦脉最常见,占54.25%,其他常见脉象为细脉、滑脉、数脉,分别占33.97%,15.89%,12.05%。3.病机分布:数据挖掘结果显示BRG常见病机共28种,最常见的为肝胃不和,占23.01%。除此之外,频率大于5%的病机有5项,分别为胃失和降(16.44%)、脾胃虚弱(9.04%)、肝胃郁热(7.95%)、胆胃不和(6.58%)、肝胆郁热(5.21%),以上病机共占比63.02%。病位在肝(53.43%)、胃(90.42%)、胆(20.01%)、脾(18.35%)。病理因素有气滞(54.52%)、郁热(25.77%)、气虚(18.35%)、湿热(10.14%)、阴虚(9.32%)。4.治法分布:数据挖掘结果显示BRG常用治法共30种。频率在27%以上、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治法有四种,分别为和胃(72.6%)、疏肝(50.14%)、降逆(34.52%)、健脾(27.67%)。频率在5%以上,频次在20次以上的治法有清热(24.66%)、利胆(18.90%)、养阴(8.49%)、化痰(7.67%)、益气(7.40%)、清肝(7.12%)、清胆(6.58%)、活血(6.03%)、化湿(5.75%)等。5.药物分布:药物种类共涉及252种,其中半夏频率最高,占比62.47%。频次在100次以上,频率在25%以上者有10种,分别为甘草(56.99%)、柴胡(53.70%)、白芍(50.68%)、黄连(44.66%)、白术(43.56%)、陈皮(40.55%)、枳壳(38.90%)、黄芩(36.99%)、茯苓(36.44%)、延胡索(28.22%)。药物之间半夏与陈皮高关联、柴胡与半夏高关联、半夏与白术高关联。6.核心药物组合:(1)仙鹤草、半夏、太子参、白术;(2)半夏、延胡索、柴胡、白芍;(3)枳壳、柴胡、浙贝母、海螵蛸、白及、白术、白芍、黄芩。金实教授访谈结果:1.一般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人群以女性居多,男性略低于女性。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2.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呃逆、烧心、泛酸、嗳气、胃痛、胃胀等,舌象以红舌居多,多为薄黄苔、薄腻苔,脉象多以弦脉为主。3.病机分布:基本病机为肝胃失和,胃失和降。分虚实两端,实证以气滞、郁热、痰湿、痰热、瘀血为主,虚证包括脾胃气虚、脾胃阴虚、气阴两虚。病位主要在肝、胃,涉及脾。4.治法分布:基本治法是调肝和胃。实证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和中、化痰、化湿、化瘀等法,虚证治当健脾益气和胃、养阴和胃、益气养阴。5.核心药物组合:苏梗、黄连、厚朴、乌贼骨、甘草。结论:1.一般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2.临床表现: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口苦、泛酸、嗳气、胃痛、胃脘痞满等症状。舌质红为主,苔薄黄或薄腻,脉象多为弦脉。3.主要病机: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肝胃郁热。4.主要治法:和胃法、疏肝法、健脾法、清热法。5.药物组合:(1)仙鹤草、半夏、太子参、白术;(2)半夏、延胡索、柴胡、白芍;(3)枳壳、柴胡、浙贝母、海螵蛸、白及、白术、白芍、黄芩(4)苏梗、黄连、厚朴、乌贼骨、甘草。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养心舒脉颗粒对稳定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对比心绞痛分级、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来观察其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2020.6月至2020.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及住院部治疗的50位气阴两虚证SCA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硝酸酯类、曲美他嗪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化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伴血小板增多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小板的调节作用,并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即PLT、MPV、PDW、PCT、PLR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在疾病活动评估中的价值,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思路。方法:共收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伴血小板增多患者,根据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塞来昔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购已成为人们购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零售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销售,在各种节日中推出优惠,刺激人们消费。如春节,“双十一”等网络大型商品促销日,喷井式产生的快递量,远远超过了常备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诱发的快递“爆仓”事件屡见不鲜。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突增了常备物流企业的配送压力,导致配送途中的商品破损率上升,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会造成市场上具有配送能力物流企业的资
氨(NH3)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工和农业原料,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储存载体。世界上主要的NH3供应源是基于联合固氮方式和传统哈伯-博施过程产生的。前者主要通过分子态氮在微生物(固氮生物)体内由固氮酶催化还原为NH3的方式产生,后者在固氮的过程中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消耗大量的能量来产生。然而,目前天然合成NH3已难以满足世界工业快速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工业生产NH3在消耗大量能量的同时对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研究病例选取2020.07至2020.11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甲状腺外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参考《甲状腺外科ERAS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术后第1天起加予逍遥散(处方
光伏能源因为其具有储量大、可再生、分布丰富、无污染等特性,被视为可再生能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然而光伏能源由于其自身特性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等效模型建立起了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对光伏电池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输出特性,明确了在不同的光照与温度条件下,光伏电池本身的最大功率点与开路电压的关系,为了实现
目的:比较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纯阿司匹林对气血两虚型抗磷脂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后保胎成功率、临床症状积分、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aPL转阴率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对此类患者保胎治疗的优势。方法:收集2019年06月-2021年01月期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部、住院部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将最终纳入的60例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残程度、日常生活质量、AHI、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研究分析通脑饮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纳排标准的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入院后采取随机字母表法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共纳入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予
目的:基于“伏毒”学说,对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通过对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的归纳整合,总结本病的发病特点、中医证素分布以及用药的相关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与方向。方法:本研究入选资料均源于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0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统计这些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诊断、中医证素及用药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25(OH)D3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代谢性指标与25(OH)D3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代谢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共计180例。其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的患者152例,为观察组(MS组),非代谢综合征患者28例,为对照组(NMS组)。采用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