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是继蒯因、维特根斯坦之后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倡导者,反对唯科学主义的一位激进、典型的后现代的代表人物。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罗蒂的研究大都侧重于罗蒂的哲学和后哲学文化研究,对有关科学的思想研究只是零星、散乱的一些只言片语的论述,更没有做出体系性的分析。因此,通过对罗蒂有关科学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对于深化罗蒂的研究,对于避免科学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负面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罗蒂科学观的产生思想渊源出发,沿循其思想发展的过程,对他的科学观进行了考察。罗蒂在批判科学主义时,通过把“客观性”诠释为“主体间的非强制的一致性”即亲和性,企图说明“科学并不是什么”,科学也不等于真理,从而摧毁了科学崇拜的基础。罗蒂科学观的实质就是通过弱化科学的合理性、否定科学的客观性、消解科学划界问题等手段来贬低科学,以实现科学向人文的归结,最终实现以人文文化取代科学文化。罗蒂事实上是将与现代科学相关的问题当作文化现象来看待,这有利于破除唯科学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为人们审视现代科学提供了一个历史文化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