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语言浓缩成精华的习语,这些习语就能通过生动的形式去诠释语言所具有的深刻文化涵义。动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因而对人类而言,动物在人们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人们通过与不同动物的相处与交流,来展现他们内心的感受。而且,人们也通过丰富的动物形象来阐述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与变化规则,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具有深刻内涵的动物习语。在英语中,动物习语大量产生,同样的,在汉语中,也具有大量的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这些习语具有很多相似的方面,例如习语的表现方式,以及这些习语所具有的文化涵义,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的不同。当这些差异出现时,英汉动物习语翻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背景下,来自美国的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这使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奈达对翻译影响更大,这一理论对英汉动物习语翻译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丰富的习语文化,结合相关文献,本文分为四种对应关系:完全对等、不完全对等、完全不对等和语义空缺。对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意义的深刻理解,对于翻译英汉动物习语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对动物习语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用什么样的方式在翻译时能够做到表达原来语言的特色又能传递文化涵义,同时表达动物具有的活生生的形象,并能使读者感受到两种语言具有相对等值的反应,是习语翻译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挑战。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习语翻译,其目的是为了让目的语读者对译文能具有与源语读者对原文产生的最相近的反应。基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大量的例子被选择用来分析习语翻译,同时,也给予适合的动物习语翻译的方法以系统的总结。由于不同的文化对应现象,意译,借用,直译,直译加注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灵活的使用来翻译习语,这样有益于在形式与内容上,目的语能最大程度地与源语保持的对等性。但是,由于不同的语境的影响,习语的含义会有所改变不尽相同,所以,当翻译者在做翻译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去体现习语的所润涵的意义。对英汉习语翻译的研究有利于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更加顺利的交流,使讲英语国家能更好地知道中国文化。而且,对于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与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