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乡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乡关系、聚落空间、农村发展等都面临着转变与重组。聚落景观格局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合理规划土地和布局居民点。本文以人文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江苏省镇江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空间对比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选取最佳分析粒度对镇江市的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最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结合镇江市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尝试提出了该区域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类引导的优化模式。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采用空间分析软件ArcGIS9.3得到20个不同粒度的栅格图,运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3.3分别计算出20个粒度下斑块面积、斑块数量等12个景观指数,根据景观指数对粒度的敏感反应,分析得出基于1:5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该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最佳分析粒度为120m。(2)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得到了镇江市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规模、空间分布、形态等方面的特征,研究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分布与耕地和水域关系最为密切;规模特征方面,镇江市乡村聚落规模普遍偏小,空间上呈现低值集聚的特征,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沿江圩区带,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紧凑;通过空间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其空间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镇江市域内乡村聚落景观的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丘陵-平原-圩区”空间分异。(3)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均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河流,而交通则是由于其类型复杂,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次于城镇和河流。(4)基于景观格局的分析和镇江市乡村聚落现状问题提出研究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本文将集聚、拆并和控制三种优化模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相结合,呈现出了三种模式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趋势,为景观格局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