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居于一国金融系统的核心,其稳健性直接关系到本国经济能否平稳和健康发展。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放松金融监管、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开启,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金融机构倒闭事件频发。各国监管机构和学术界普遍认为银行竞争会恶化金融机构风险,影响行业稳定性。因此“竞争——脆弱性”观点盛行,各国加强金融监管。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21世纪“竞争——稳定性”观点开始兴起。市场竞争非但不会损害银行系统的稳健,相反能够平抑银行与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增进行业稳定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逐渐放开金融市场。2015年10月公布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意味着存贷利率基本放开。这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对银行稳定性监管提出挑战。因此,分析我国现行银行竞争格局,明确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对于监管当局应对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实现稳定性监管目标,完善监管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选取我国2005-2014年间57家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竞争对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实证分析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以Boone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性质分类,实证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然后将银行竞争度指数、规模、资本充足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及货币流动性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就银行竞争度对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随着银行竞争程度的提高银行整体稳定性降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支持“竞争——脆弱性”假说。研究还发现,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货币流动性提高,整体稳定性也提高;银行规模与稳定性则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稳定性负弱相关。通过Boone指数测算发现,2005-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市场Boone指数为-0.5552;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竞争最为激烈,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银行竞争较为宽松,因此,在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制定与执行竞争政策时应采取更加谨慎、公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