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手工检索期刊杂志《针刺研究》、《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同时通过科技论文在线和Open Grey检索灰色文献或会议论文。检索时间从建库(刊)至20 1 8年12月3 1日。收集针刺对比阳性药物、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或针刺+A干预对比A干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EndNote X7文献管理软件进行除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参考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P值及I2统计量检验,若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同时对异质性较大的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明确异质性来源。在数据合并方面,当分析指标为二分类变量时,采用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作为其合并统计量;当分析指标为连续变量时,采用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作为其合并统计量。对于发表偏倚,采用Stata软件进行Egger检验以使结果客观化。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到文献538篇,手工检索获得有关文献42篇;灰色文献检索0篇;补充检索2篇。利用EndNote X7软件剔除重复文献265篇后,将317篇文献纳入到初筛流程,通过阅读题目、,排除270篇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47篇文献进入到二次复筛流程,获取并阅读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 3篇,其中英文文献0篇,共计患者1068例。1.在3个针刺对比西药的研究中,针刺组能显著降低临床无效率(P<0.01),异质性及发表偏倚均较低;在2个针刺对比西药的研究中,针刺组能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情况(P<0.0 1),但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发表偏倚较低。2.在4个针刺对比中药的研究中,针刺组与中药组在降低临床无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质性较高,经敏感性分析后剔除对异质性影响较大的研究,其余3个研究间具有同质性,提示针刺组与中药组降低临床无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表偏倚较低;在3个针刺对比中药的研究中,针刺组显著改善膀胱最大容量(P<0.01),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发表偏倚较低。3.在3个针刺结合神内常规对比神内常规的研究中,针刺结合神内常规显著降低临床无效率(P<0.01),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发表偏倚较低。4.在2个针刺结合盆底肌锻炼对比盆底肌锻炼的研究中,针刺结合盆底肌锻炼显著降低临床无效率(P<0.01),异质性及发表偏倚均较低。5.13项研究中有2项报道了不良反应情况,但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1项报道了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3.39%)尿路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13.56%)低。结论:1.与西药相比,针刺明显降低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无效率,有效提高膀胱最大容量、减少残余尿量。2.与中药相比,针刺能降低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无效率,改善膀胱最大容量。3.与神内常规相比,针刺结合神内常规明显降低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无效率。4.与盆底肌锻炼相比,针刺结合盆底肌锻炼明显降低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无效率。5.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具有一定安全性。6.由于该研究纳入的RCTs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故还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