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子《大易缉说》探微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申子,是生活于宋末至元朝中后期的一位《易》学家。生当乱世的他一生隐居,默默无闻。然而对于《周易》的研究,王申子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动荡的社会局势构成王申子《易》学的历史背景;中国哲学对“天人”“性命”范畴的关注和程朱理学的传统构成王申子《易》学的文化语境。王申子的《易》学是浸润着理学辉光的理气象数融通的天人性命之学,其最终价值在于:在纷纭复杂的现实人生各种时遇之下,挺立起个人生命的主体性,作命运的主人,从而为人自身的生命提供最为适切的安顿。在王申子的《易》学体系中“易”即是“生生化化无穷之理”,与“天道”“无极”等范畴处于同等地位。在治《易》的倾向和方法上,以理解《易》、折衷诸儒、中正平实、易简自然,是王申子《易》学的总体特征。具体而言,较有特色的是:他则《河图》而演先天八卦,错综《河图》《洛书》而演后天八卦,从中推演出先后天《易》移易不得的卦位,并且为他在哲学层面贯通天道性命建构了终极的象数根据。在治《易》的体例上,除乘承比应、当位失位等外,最有特色的是其“成卦之主说”。在王申子《易》学哲学的构建上,王申子探讨了“理气”、“理欲”、“理、性、命”、“天人”、“内圣外王”、“时”等中国哲学基本范畴的意义,主要从中正仁义之德性的涵养、人文德性与扩充、救世惠民的人生诉求、深沉的大忧患意识以及明时适变的大人之境几个方面建立了他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天人性命之学。王申子在他的《易》学哲学中所着力凸显和最终指向的境界是“时中”之境,也即是《易传》所说的“大人”之境。总的说来,王申子《易》学作为两宋以至明代理学承续的中间一环,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而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值得学者为之付出更为精勤的工夫。
其他文献
执政资源是政党存在和发挥作用时所依赖的积极因素和条件。执政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开发程度,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关系到党的先进性能否发挥,关系到现代化大业能否实现,关系
海德格尔是一位有创见的哲学家,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我国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已持续多年。但对海德格尔与康德哲学思想的关系研究得还不够充分。海德格尔重视康德
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少涉及刘少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深刻的内涵:一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