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象与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诊断为缺血性卒中患者218例,符合入组患者均常规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依据头部SWI结果呈现有无CMBs病灶,分为CMBs组(89例)和无CMBs组(12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既往史及用药史)、血清生化结果(血脂及肌酐)、影像学结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根据218例符合条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发生脑微出血89例,发生率为40.8%。根据MARS分级,CMBs组中1级51例,占CMBs组例数的57.3%;2级24例,占CMBs组例数的27%;3级14例,占CMBs组例数的15.7%。2、本研究中89例CMBs阳性患者中总病灶数为428个。发现CMBs在基底节、丘脑等深部部位发生率高,占总数52.8%,其次是脑干/小脑部位,占总数27.2%,最少见部位是脑叶区域,占总数20%。3、发现CMBs组与非CMBs组相比,两组间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肥胖、肾功能损伤、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脑白质疏松及抗血小板药物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糖尿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以患者是否存在CMBs为因变量,将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肥胖、肾功能损伤、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脑白质疏松及抗血小板药物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152,95%CI 1.946-5.106,P=0.000)、高血压(OR=2.602,95%CI 1.220-5.550,P=0.013)、肥胖(OR=3.035,95%CI 1.496-6.158,P=0.002)、肾功能损伤(OR=2.836,95%CI 1.254-6.418,P=0.012)、脑白质疏松(OR=6.792,95%CI 2.597-17.760,P=0.000)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在基底节/丘脑区及幕下区域。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高血压病、肾功能损伤、脑白质疏松、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是其独立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