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传统实证主义哲学观影响,教师的“生活世界”游离于主流研究视野之外,教师情感被科学化和学术化的语言所遮蔽。随着外语教师教育向人文主义范式的转变,外语教师情感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教师情感会深刻影响教师认知、职业幸福感和专业实践,但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影响因素和情感调节策略等方面,忽视了高校教师以及他们在科研中的情感。中国高校外语教师在当下的科研热潮中存在多种情感体验,直接影响教师科研认知和职业发展,因此外语教师科研情感是亟待探究的议题,以更好促进该群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基于教师情感研究的生态动态系统论视角,采用质性的叙事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了12位高校英语教师参与研究,收集访谈、叙事问卷和案例素材等多种数据,采用Nvivo 10质性研究软件辅助分析,以探求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情感体验、情感形成过程和情感调节策略,旨在促进外语教师情感研究的理论建构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改善。基于数据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方面研究发现:首先,本研究中的高校外语教师在科研生活中都体验到了正向、负向和混合情感。教师体验最多的是负向情感,包括压力大、迷茫、沮丧、难度大、不开心、焦虑、不满意和痛苦。其次是正向情感,包括开心、成就感、好奇、激励感和热爱。混合情感包括痛并快乐着以及又爱又恨。这个发现体现了教师科研情感的复杂性特征。对这些教师科研情感特征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群教师可以归为三类:积极行动者、适应者和挣扎者。另外,教师科研情感存在阶段性特征,教师在科研起步时体验到好奇和迷茫,然后主要体验到压力大和成就感,在当下阶段会体验到痛并快乐着。其次,高校外语教师科研情感形成于教师不断地对其个人科研信念和目标与外界科研生态环境(微观、中介、外观、宏观环境)交互的评价过程中,具体包括方向评价和能力评价。在教师对个人科研信念目标与科研生态环境因素交互方向评价一致时,正向情感形成;在教师对个人科研信念目标与科研生态环境因素交互方向评价不一致时,而教师对此又缺乏问题解决效能感,负向情感形成。微观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导师、同事、领导/行政人员)和科研活动(论文发表、博士课题、科研项目),以及外观环境中的学校环境(科研管理规定、科研氛围、科研硬件)和学术界环境(学术期刊、学科地位)对教师情感形成具有主要影响。中介环境中的家庭、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和外观环境中的权力等级关系、学术国际化趋势和功利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情感的形成。上述研究发现进一步表明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生态动态系统论视角是认识和理解教师情感形成的有效思路。第三,本研究发现参与教师运用了两类情感调节策略。教师更多采用的一类是反应调节策略,包括适应、采取行动、交流、自身强大和放松。第二类是先前关注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构、降低期望、转移关注和隔离。这些具有本土特征的情感调节策略反映了教师的个人能动性在科研情感调节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最后用高校外语教师科研情感互动系统图概括了上述三个研究问题的发现。本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以下创新:首先,本研究对教师情感研究的生态动态系统理论视角进行了拓展性应用,既用具体实例表明了该理论的强大解释力,又概括出具有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特征的科研情感互动系统图,为认识和理解教师情感提供了一个本土化分析框架。其次,本研究拓展了教师情感研究内容,探究了较少被关注的教师情感话题,展现了高校外语教师科研情感的复杂样态,解析了他们的科研情感形成过程,归纳出本土化的教师评价类别,并提炼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师科研情感调节策略。这既深化了对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情感的认知与理解,也为国际上有关教师情感研究的文化差异性提供了中国实例。第三,本研究探索了多种质性研究的方法和工具,表现在数据收集、分析和汇报各阶段中大量运用了叙事方式,开发了“教师科研情感清单”这一数据收集工具以及运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 10进行质性数据分析。这些尝试旨在拓展已有教师情感研究的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