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虫乙酯在柑橘上的残留及其在生物炭上的吸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2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在柑橘上施用后其有效成分的母体及代谢物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行为,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并给出其合理使用建议。本文利用添加回收实验方法,外标法定量,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检测柑橘(全果、果肉)上的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物(螺虫乙酯-enol-glucoside、螺虫乙酯-ketohydroxy、螺虫乙酯-enol和螺虫乙酯-monohydroxy)和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方法。根据GAP规范的田间试验,探究2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在我国12地的柑橘上施用后,其有效成分的母体和代谢物在柑橘全果、柑橘果肉上的残留情况,为给出农药的合理性施用建议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柑橘中残留的螺虫乙酯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烧制花生壳生物炭,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法,探究花生壳生物炭吸附螺虫乙酯的最佳效果情况下生物炭的制备条件,寻求一种高效吸附螺虫乙酯的生物炭,以修复螺虫乙酯污染的水体。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了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1290Ⅱ-UPLC-MS/MS)上同时检测柑橘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物(螺虫乙酯-enol-glucoside、螺虫乙酯-ketohydroxy、螺虫乙酯-enol和螺虫乙酯-monohydroxy)和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方法,该方法符合我国农药残留分析的技术要求。(2)在全国12地进行残留试验,将20%噻虫嗪·螺虫乙酯悬浮剂按有效成分用量50 mg/kg(制剂用量为4000倍液)在柑橘木虱大量产卵的嫩稍期兑水稀释后喷雾第一次施药,在间隔7天后第二次施药,在末次施药后30 d或40 d时,螺虫乙酯在柑橘果肉或柑橘全果中的残留总量均小于0.10 mg/kg,噻虫嗪的残留总量均小于0.04 mg/kg,远小于我国在GB2763-2019中制定的相应MRL值,噻虫嗪的MRL值为0.5 mg/kg,螺虫乙酯的MRL值为1 mg/kg。(3)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螺虫乙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2.5289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80.28%;普通人群噻虫嗪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2931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5.82%。这说明2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按推荐在柑橘上施用,其有效成分在柑橘上的残留量对消费者的膳食安全风险较低,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合理施用建议为20%噻虫嗪·螺虫乙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用量50mg/kg(制剂稀释4000倍)在柑橘的嫩梢期兑水稀释后喷雾第1次施药,在间隔7天后第2次施药,每季柑橘总共施药2次,主要防治柑橘木虱,在末次施药后30d时,采收的柑橘果实(包括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残留的螺虫乙酯和噻虫嗪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4)制备花生壳生物炭,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探究最佳吸附效率的花生壳生物炭的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时间为60 min,生物炭粒径为300目,其中对吸附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煅烧温度。对花生壳生物炭进行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并利用比表面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到最佳吸附效率的生物炭表面晶体结构稳定、表面孔隙密集、比表面积大,更有利于螺虫乙酯的吸附。(5)对花生壳生物炭吸附水中螺虫乙酯分别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实验,并探究p H值、温度和共存离子组成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花生壳生物炭对螺虫乙酯的吸附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在温度为45℃时吸附量逐渐稳定,达到较大值。当溶液的p H值较低时,花生壳生物炭的吸附量较低;随着p H值的增大,生物炭的吸附量呈现递增趋势;当p H=7左右时,生物炭对螺虫乙酯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当溶液的p H值进一步升高,即溶液呈碱性环境,生物炭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当阳离子均为钠离子,随着阴离子价态的升高,生物炭对螺虫乙酯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当阴离子均为氯离子,随着阳离子价态升高,生物炭对螺虫乙酯的吸附量逐渐减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溶液中发生了盐析反应,盐析反应会加速生物炭对螺虫乙酯的吸附。
其他文献
本文就当前脂肪干细胞(D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治疗皮肤软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ADSCs与PRF对于改善皮肤放射性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放射会使皮肤受到氧化损伤并产生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红斑水肿、湿性脱屑等组织病理学改变;而ADSCs的抗凋亡、旁分泌生长因子
期刊
施用含硫肥料不仅为作物提供硫素营养,还能有效地阻控水稻积累镉。本研究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类型的硫肥(硫磺(单质硫)与石膏(硫酸钙))在不同水分管理下对土壤镉形态影响以及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同时,本研究对还原条件下土壤镉形态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采取液氮无氧冷冻密封保存和冷冻真空干燥处理后再测定土壤镉形态,减少淹水土壤样品取样后在自然风干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
学位
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药的使用日益广泛而重要。除农药有效成分外,农药施用中制剂中所含有的溶剂和助剂也随之进入农田土壤,其在土壤中的残留也是土壤有机污染来源之一。现有表面活性剂作为淋洗剂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报道反映出表面活性剂与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结合能力,但针对农药制剂中常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与土壤中重金属的交互作用和对植物的联合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本研究选取
学位
由于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过量添加,导致畜禽粪便中不仅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还有携带大量未被动物肌体所吸收的重金属元素。畜禽粪便中残留的重金属会随着粪肥的不合理施用进入土壤,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然后通过植物吸收和食物链作用进入人体,引发慢性中毒。堆肥化处理是对畜禽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猪粪和秸秆进行混合堆肥,研究堆肥过程中腐熟度评价指标、重金属(Cu、Zn)浓度及存在形
学位
禽畜粪便基有机肥是我国主要的有机肥种类,而固氮蓝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农田中的固氮微生物,为阐明将有机肥施用于受重金属污染农田过程中对农田固氮蓝藻的影响,本文以农田固氮蓝藻类珠藻(Aliinostoc sp.YYLX235)为对象,研究了 Cd(Ⅱ)、猪粪源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及其复合体对类珠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探究DOM和Cd(Ⅱ
学位
为研究钢渣-沥青界面黏附机理,以石灰岩为对照,采用压汞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从孔隙吸附、化学反应、表面黏结3个角度揭示钢渣-沥青界面作用,结合室内试验评价钢渣集料水稳定性.结果表明,钢渣孔体积、孔隙率均比石灰岩的大,以小孔、中孔为主;钢渣能与沥青发生化学反应,钢渣与沥青接触角小于石灰岩与沥青的;钢渣粗糙度、表面积、黏附力均大于石灰岩的;钢渣集料水稳定性能优于石灰岩的
期刊
报纸
近些年来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水体环境和水生生物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迫害。在各种去除技术中,吸附技术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而在众多吸附剂中,生物炭因其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且制备过程简单以及制作成本低而广受欢迎。制备生物炭的原材料种类丰富,自然界中的生物质和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以用来制备生物炭。但随着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吸附剂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研究以水果店丢弃的柚子皮为原材料,采用
学位
稻田结皮是生物结皮的一种,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农田里面,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稻田结皮附着在农田土壤表层上面,由藻类、苔鲜、地衣、细菌、真菌等与土壤颗粒共同形成,一般是以藻类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已有研究表明,南方土壤水稻结皮对于灌溉水中镉的富集能力,并且提高锰含量能促进稻田结皮中的锰氧化菌进行生物成矿,提高镉富集能力以及镉稳定性。然而过多的施加锰对环境有害。本研究通过施用肥料提高稻田结皮
学位
螯合剂修复技术是通过向土壤中施加活化剂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提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促进植物吸收、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达到绿色快捷的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然而,常用的化学螯合剂易破坏土壤环境平衡性,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开发一种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的活化剂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将水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相结合,通过水果废渣提取物与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