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蕨类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紫萁(Osmunda japonica)、蜈蚣草(Pteis vittata.L)、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为材料对几种空气污染的抗性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在简易静态熏气室内进行30倍、60倍标准浓度的(以下只简称倍数)SO2(7.5mg/m3、15mg/m3)、NO2(3.6mg/m3、7.2mg/m3)、复合污染(30倍8O2与30倍NO2、60倍SO2与60倍NO2)以及人工扬尘方式,对5种蕨类植物的健壮实生苗进行抗污染处理实验,通过其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比较其对空气污染抗性强弱。连续一段时间至某种处理任一种植物叶片凋落过半时结束试验。结果如下:1.粉尘处理实验中5种蕨类植物胁迫症状不明显,在处理后期生长状态低于对照。各项抗性生理指标在对照值附近波动范围不大,差异不明显,表明粉尘污染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这些蕨类植物造成太大伤害。2.S02处理的胁迫症状在5种蕨类植物植株先端幼嫩叶片最先出现,然后向中部扩散,典型症状表现为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斑块,并向叶脉逐渐扩大:NO2处理的胁迫症状在整个植株叶片上较均匀出现,在叶柄上从上至下出现,典型症状则为叶片中部及叶脉出现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点及斑块,不同植物间有差异。SO2与NO2复合处理伤害主要出现在植株的中部及新生叶片,对蕨类植物造成的典型胁迫症状为叶片明显出现腐烂状的棕褐色斑块,不同种类间斑块颜色有差异。紫其和里白在实验中最早表现出胁迫症状,肾蕨与蜈蚣草次之,贯众的胁迫症状出现最迟。实验结束时,高浓度复合污染下紫萁完全萎蔫,中上部大部分叶片腐烂,整株失去生命力。贯众表现出对SO2与NO2处理的显著抗性,实验结束时叶片尖端萎蔫。3.在SO2和NO2处理中,5种蕨类植物叶绿素含量均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紫萁的叶绿素含量最早达到最大值,贯众的叶绿素含量最迟达到最大值。复合污染实验下,蕨类植物的叶绿素变化呈现多种差异,除紫其外的4种观赏蕨类均山现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4.在几种气体污染中5种蕨类植物的SOD与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贯众的SOD活性指标变化较其它植物上升幅度最大,在实验结束时其活性保持在最大值附近,其它4种蕨类植物活性达到最大值后出现明显下降。贯众与蜈蚣草的POD活性与对照相比要明显高于里白与紫萁,种类间差异显著。5.在几种污染物及不同污染浓度作用下,5种蕨类植物的MDA含量稳步上升。总体来看上升幅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贯众、蜈蚣草、肾蕨、里白、紫萁。MDA含量变化与植物的抗性呈负相关。6.在SO2污染处理下,5种蕨类植物的脯氨酸含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浓度越高上升幅度越大。从不同的植物来看,贯众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紫萁和里白的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相对较小。这说明贯众的抗性相对较强。在NO2污染处理下,除紫萁外,其它4种蕨类植物的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复合污染处理下也出现类似状况。这表明紫萁体内的脯氨酸变化不大,抗性较弱。7.隶属度值与各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OD活性指标相关系数与综合评定结果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测定5种蕨类植物抗空气污染能力的综合关键指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与综合测定结果存在显著相关,叶绿素含量指标、MDA含量可作为测定5种蕨类植物对空气污染抗性的可靠指标。8.贯众、蜈蚣草在整个试验中表现出的抗性要稍高于肾蕨,且明显表现出比里白与紫萁更强的抗性,在污染较重地区可优先选择贯众、蜈蚣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