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税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税收征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和国家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大量税收征管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国外先进税收征管模式的借鉴,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已成为税收管理中重要部分,纳税评估手段的运用,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纳税评估是近年来税收征管工作中一项创新手段,为我国税收管理实践带来很大变化,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各级税务机关重视。但现行税收征管法未能反映现实变化发展,导致现在征管实践有时面临无法可依或征管环节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实践中各地做法不尽相同,引起税务系统和纳税人以及人大政协代表对其法律地位的质疑。目前,有些地方将其等同于日常检查,强化实地评估;有些地方仅进行案头评估,但由于数据采集和审核范围单一,评估人员在征管系统中将纳税评估模块运作完毕即可,评估发现申报异常户很少,使纳税评估流于形式,纳税评估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悖离了纳税评估的初衷。1994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发展进行分税制与税收征管改革。1997年,我国开始提出“30字”税收征管模式:“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纳税评估成为该模式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2004年全国征管工作会议之后,完善为“34字”模式:“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新型征管体制建立。纳税评估就其工作特性,成为强化税源管理措施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税务机关探索建立了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加强征收、管理和稽查的协调配合。至此,纳税评估在我国的税收管理中已占稳一席之地。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切入点,也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税收风险的有效措施,更是逐步夯实税收基础工作,深化“六基”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促进税收收入完成的重要保障。纳税评估的引入,丰富了管理手段和内容,较好地解决了税收征管各环节的衔接问题,促进了征管方式的转变,以其低对抗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减轻了税务机关压力,提高了征管质量,优化了纳税服务,构建了和谐税企关系。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如何根据我国现行税制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纳税评估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加强对纳税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科学严格界定其职能,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做进一步改进,对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纳税评估制度改进与应用,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纳税评估的概念、对其进行严格定位,并对国外纳税评估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借鉴,分析了我国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改进与应用的方法。本文共分六章:一、绪论。本章主要从现行税收征管要求与纳税评估工作缺陷出发,说明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并总结了国内外纳税评估的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研究方法、分析路径及创新之处,创新之处是从税收遵从、利益平衡和分工效应角度充实纳税评估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科学定位。二、纳税评估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阐释纳税评估的基本概念,对我国纳税评估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国外纳税评估内涵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自己对纳税评估实质的理解,对纳税评估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对其进行严格定位,然后从税收遵从、利益平衡和分工效应角度出发揭示其理论基础,说明纳税评估对于税收管理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最后进一步说明了纳税评估理论对纳税评估实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三、我国纳税评估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章阐述纳税评估在我国的基本情况、取得成效以及目前纳税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到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不断进步和成效的同时,认识到问题所在如纳税评估制度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纳税评估定位过宽、所采集数据不真实和不完整、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纳税评估机构有待合理设置、评估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等有利于对症下药。四、案例分析。从两案例看我国纳税评估实践的长足进步和基层操作缺陷。一是从总局推广某案例看纳税评估工作的进步,二是从基层纳税评估案例看基层纳税评估工作不足。在看到纳税评估成绩的同时,重视基层纳税评估工作的不足,为纳税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树标杆,找差距,求发展。五、纳税评估国外发展及得出的经验。本章归纳国外纳税评估发展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如多渠道采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及模型,实现信息处理模型化和系统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定位纳税评估、设置专门评估机构和配备高素质评估人才等,以供借鉴。六、纳税评估制度及应用改进。本章从科学定位纳税评估、数据采集全面化和准确化、优化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完善纳税评估模型、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信息管税、统一设置纳税评估机构和提高评估人员素质等方面对纳税评估制度改进及应用提出对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结合税收管理需要与实践,从税收遵从、利益平衡和分工效应角度充实纳税评估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科学定位;以我国现在不同层次纳税评估案例说明我们现在纳税评估的长足进步和基层操作的不足,看到成绩、发现问题以求进一步发展。本文的不足之处:由于本人在理论知识积累上存在的局限和最基层实践所造成的目光限制,本文尚有以下不足:第一,理论分析深度不够。能够知晓理论基础,却无法深入展开。第二,针对纳税评估不足所采取措施几为前人写尽,在具体措施如预警值、评估模型上更上层楼受专业能力限制暂时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