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益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特定的个人、集体或社会的某种需要。人要生存、发展,必须要从事获得利益、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社会活动。利益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内在根据。在社会活动中彼此之间所产生的关系,构成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其中物质的、经济的利益关系是主要的,在诸利益关系中居主导地位。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应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容纳和共存。我国当代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及阶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因此,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利益关系不断得以协调的过程。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为研究基础,吸收借鉴目前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在公平正义理论框架内,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深入探索利益协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利益协调失衡的表现和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的原则和路径,使其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理论的开放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从而解决利益协调失衡问题,以期达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围绕“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利益协调”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为第二部分作重要铺垫。第二部分: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利益协调的力度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从马克思主义利益协调理论的指导,生产力的发展为利益协调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经济体制保障,制度建设的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的可能性。第三部分: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利益协调失衡的表现和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协调失衡,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城乡隔离体制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及法制不健全的影响;市场经济本身功能缺陷的影响;正确利益意识缺失的影响等。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完善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包括: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原则;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原则;注重公平和公正原则;安定有序原则:保护合法利益原则。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的路径。完善利益协调的路径包括:建立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安全的利益补偿机制、严格的利益约束机制、有效的利益引导机制。其中,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正核心;安全的利益补偿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基础;严格的利益约束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利益引导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其他文献
《征税与纳税》是人教版高中《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是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的深化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增强权利义务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有探究热情和解
为解决现有电磁加热存在的加热功率小、控制方式简单、保护措施单一等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F103C8的新型大功率感应加热系统。针对系统运行时可能存在的短路、过压和缺相等状
系统功能语言由英国著名的语言专家韩礼德所创,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到新的发展,因为在语域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由原来的意义概念转变成情景概念,对体裁的概念由原来话语方式
针对译码器对于多种码率的支持不够灵活和译码器存储资源较多而导致实现复杂度较大、面积及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存储量兼容多码率的QC-LDPC码分层译码器结构。它采用
设计了一种直角翻转机构,该机构由曲柄滑块机构与四连杆机构组合而成,能完成两个直角的翻转动作,代替手工直角折合动作.该机构的研发设计适合已成型小尺寸方形物件的硬纸包动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深入,质量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经验的推广,对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要完成《汽车产业新政》的目标: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的规定是欠缺的,而且相关的司法解释也过于笼统,致使司法实践中的罪名变更问题遭到诸多非议,究竟这一问题是否具备合理合法的基础,在理论界
新课程强调在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形式,最能彰显教师的智慧。本文分析课堂理答现状: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