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求引领下以及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双语课程。特别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各重点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重要举措。与发达地区的双语教育实践比较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部分高校照搬发达地区重点大学的双语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双语教学开展失败的例子也时有发生。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哪种双语教学模式才是适合中国西部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又要从哪个视角来衡量该双语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中国西部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根据Bronfenbrenner (1979)的生态系统模型,双语教学可以看成是由宏观、外观、中观、微观四个层面组成的生态系统,而双语课堂教学则是这个生态圈中的微观生态系统。在这个由多因子(老师、学生、教学资源等)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中,探索实现双语教学生态平衡的双语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用生态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平衡观等原则,考察适合中国西部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本研究以《国际关系》课程为例,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展对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调查,旨在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入手,研究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在中国西部双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这三种调查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在目前我国西部的高校双语教学中,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基本符合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的要求,保持了双语教学的生态平衡。通过研究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对中国西部双语教学生态环境的适切性,旨在为我国西部高校的双语教学指明方向。本文还分析了目前我国西部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今后西部高校的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