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过去青海省对外宣传力度不强以及没有深度开发地方特色,青海仅仅作为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而被人们所知晓,知名度极低。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全面实施和青藏铁路的开通,青海省开始根据本地高原特色开发现代化农牧产业,并以铁路的开通为契机,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从青海当前的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看来,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极其短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科技承接能力减弱的势头。原有的农民职业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青海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使青海的经济腾飞,就必须首先创新农民职业教育模式,以提高农民职业教育效益,加速青海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人力资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农村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及综合素质所起的作用,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使得广大农民从单纯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达到解放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职业教育理论主要探讨了农村职业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为在我国全面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教授更多谋生技能,使其成为既能在农业生产中有所创新又能在第二、三产业中有所作为的新型农民。教育公平理论从现实意义说明了农民作为我国的弱势群体,并没有和城市人口一样平等享有教育资源的分配,这种不公平一方面是由社会体制造成的,各国的调查数据都能证实社会精英阶层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享有更多的优先权;另一方面也是农民自身观念所致,由于重男轻女、重技术轻文化、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等落后思想的影响,使得农民并未积极寻求及分享教育资源。教育经济学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基于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了一些理论,这些理论的结论都指向一个方向,即农村职业教育的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管是提高被教育者的工资待遇还是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其次从中国及青海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再次总结了中西方优秀职业技术教育案例中的可取之处,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青海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