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是影响儿童立体视发育及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学者认为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影响机制可能是:1)不等像视(aniseikonia)造成融合困难;2)视网膜像模糊(blurimage)造成融合困难。但是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存在争论。本研究设计实验诱导屈光参差,并将屈光参差产生的视网膜像模糊和不等像视两个因素分开,观察和分析不等像视、视网膜像模糊单一因素及两种冈素综合对立体视的影响。阐明屈光参差影响立体视的机制,为临床矫正屈光参差及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提供依据。 方法 1.综合国际常用立体视检查图优点,自制计算机立体视检查系统,使其能在单屏及双屏中显示随机点立体图和局部立体图,并能自行设置临床或实验检查条件。单屏显示通过红绿眼镜分视检查,双屏显示在同视机分视下检查。仿照TNO随机点立体图设置单屏及双屏检查参数,检查临床测试组65人,并与TNO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自制计算机立体视检查系统的可靠性。 2.自制计算机不等像检查系统,在显示屏上绘制可以单屏显示,通过红绿眼镜分视检查,亦可在同视机分视下双屏显示检查的十字和圆圈两图形。检查时令被检者自己通过PageUp, PageDown键调整绿色十字大小,直至自觉十字的四个端点刚好接触大环内径,系统能自动报告十字外径和圆圈内径比例,即双眼成像大小的比例。 运用单屏及双屏不等像检查系统检查正常32人,比较检查结果。根据物体大小与其在眼内成像大小的关系公式(E物体大小/E成像大小=L物距/L像距,改变屏幕表面到角膜顶点的距离可以改变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改变同视机在两屏幕间的位置,人工诱导正常32人产生1%~16%的不等像视,运用双屏不等像检查系统进行检查,将测得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评价计算机不等像检查系统的准确性。中文摘萝 3.通过三个阶段研究实验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影响的机制。第一阶段通过向左平移同视机法,人为诱导被试32人产生l0/0一16%不等像视,记录各不等像视情况下的立体视锐度值,观察不等像视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第二阶段用插片法在受试者右眼前放置正负球镜,以0.50D为梯度逐级增大,范围十1.00D一十4.OOD、一1.OOD一4.00D,分别诱导单纯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通过绘制适用于85Omm距离检查的视力表,检查诱导屈光参差者离焦眼的视力,观察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及视力下降与立体视锐度的关系。第三阶段检测屈光参差产生的不等像视及屈光参差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然后通过移动同视机法中和屈光参差产生的不等像视,观察屈光参差在去除不等像视影响后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并与实验性屈光参差进行比较,分析视网膜像模糊和不等像视两个因素对立体视的影响。 结果1.本实验模仿TNO立体视检查图,制成单屏及双屏显示计算机TNO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两者和TNO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仿TNO设置的计算机TNO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和TNO准确性相同。 2.单屏和双屏显示计算机不等像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人工诱导屈光参差后,双屏显示计算机不等像检查结果和理论计算值的差异无显著性,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该检查能够准确的反映被检者双眼影像的大小,可以用于临床检查及实验研究。 3.单纯诱导不等像视达到8%时,立体视锐度开始迅速降低,说明不等像视低于8%时对立体视的影响并不明显,当单纯诱导不等像视达到16%时,立体视锐度仍能达到280士80”,说明正常眼在短期内对不等像视的宽容度较预计强。 4.实验性屈光参差和去除不等像视影响的视网膜像模糊在各参差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去除不等像视因素的影响并没有提高立体视锐度,可见实验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屈光参差导致的视网膜像模糊。 结论1.新型计算.机立体视及不等像检查系统准确,可以用于临床检查和实验研究。2中文摘丝 2.立体视差在60“180‘,范围时,不等像视的抗干扰能力随立体视差的增加而增加,当不等像视低于8%时,不等像视对立体视检查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3.实验性屈光参差产生的视网膜像模糊是影响立体视的主要因素。 4.在矫正屈光参差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中,应尽可能校正屈光不正,使患者视网膜能得到清晰的像,同时应注意不等像视的影响,将配镜后的不等像视控制在8%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