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安全依恋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安全依恋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中的作用;并探讨安全依恋启动对有虐待经历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某高校201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施测《儿童虐待量表》,并选取其中的840名学生施测《状态性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中安全依恋分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根据量表的筛选标准,选取虐待组59人,对照组61人进行两个实验研究。实验一:采用2(组别:虐待组vs.对照组)×2(词汇类型:自杀意念无关词vs.自杀意念相关词)混合实验设计,以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组别:虐待组vs.对照组)×2(启动方式:安全依恋启动vs.中性启动)×2(词汇类型:自杀意念无关词vs.自杀意念相关词)混合实验设计,以考察安全依恋启动对有虐待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安全依恋呈显著负相关、安全依恋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2)儿童期心理虐待正向预测自杀意念,并且安全依恋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3)实验一中,以反应时作为因变量,采用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0.425,p>0.05);词汇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0.133,p>0.05);组别和词汇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6.938,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表明:虐待组对自杀意念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自杀意念无关词;对照组对自杀意念相关词和自杀意念无关词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二中,以反应时作为因变量,采用2×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243,p>0.05);启动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0.134,p>0.05);词汇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984,p>0.05);词汇类型和启动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015,p>0.05);组别和启动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6.735,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表明:对照组在安全依恋启动下的反应时快于中性启动下,虐待组在安全依恋启动下和中性启动下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组别和词汇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5.736,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表明:虐待组对自杀意念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自杀意念无关词;对照组对自杀意念相关词和自杀意念无关词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组别、启动方式和词汇类型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4.421,p<0.05),进一步简单简单效应表明:在中性启动下,虐待组对自杀意念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自杀意念无关词,对照组对自杀意念相关词和自杀意念无关词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在安全依恋启动下,虐待组和对照组对自杀意念相关词和自杀意念无关词的反应时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安全依恋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经历过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较高,安全依恋启动可以降低有虐待经历大学生的自杀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