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恭维语是说话人对他人外貌、仪表、所有物以及成就、能力等方面表达赞许时的肯定性评价,主要社会功能在于拉近说话双方距离,缓解双方矛盾,提升交际效果,促进交际成功。选取不同的恭维语应答策略,对交际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语用交际视角,综合运用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与方法,采用语篇补全式(DCT)调查问卷,通过控制社会地位、社会距离及性别差异三个变量,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对中俄大学生恭维语应答策略进行全面、系统地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社会因素对中俄大学生恭维语应答策略使用的影响,揭示中俄大学生恭维语应答策略使用的异同,同时挖掘这一言语行为现象背后中俄两国的民族文化差异。研究显示,中俄大学生在恭维语应答策略运用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其中差异性更为显著。俄罗斯大学生比中国大学生更愿意明确接受他人恭维,对恭维不作回应的频率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与俄罗斯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接受+修正式”“不接受式”应答策略,很少无视他人恭维;社会地位、社会距离、性别差异因素对中国大学生恭维语应答策略使用的影响程度较大。数据分析显示,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地位、社会距离、性别差异。与之相比,这三种因素对俄罗斯大学生恭维应答策略使用的影响相对较小。除了性别差异因素对俄罗斯大学生恭维语应答策略最小外,很难鉴定社会地位与社会距离因素对恭维语应答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表明,中俄大学生恭维语应答策略选择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一方面受制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要求、交际成功需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俄两国民族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中庸之道以及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而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宗法传统社会则塑造了中国人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俄罗斯民族信仰东正教,其民族个性以宗教性为核心。俄罗斯人认为上帝之爱是博爱,不分等级尊卑,具有重精神、轻物质、两级化以及母性崇拜等特点。即使俄罗斯民族精神中的集体主义也以宗教平等为基础。中俄大学生恭维语应答策略选择的文化解释与民族个性差异直接相关。中国人温良谦恭,谨慎低调,恪守中庸之道,崇尚权威,具有极强的集体主义观念;俄罗斯人性格直率,追求平等独立,喜欢走向极端。因此,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相对保守含蓄的应答策略,而俄罗斯大学生在恭维应答策略的选择上更加简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