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正在急剧增长。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机动车污染,环保部门通过制定排放法规和制定管理方案来降低机动车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国机动车第三、四阶段排放标准对车辆的达标使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车辆的排放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针对车辆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是在用车排放监管的关键问题。车载自诊断系统(OBD)能够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系统的工作状况,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在用车排放管理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国内外的经验证明,检查与维护制度(I/M)能有效控制在用车的排放水平。将OBD技术与I/M制度两者有机结合的解决方案可带来很好的效益。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在用车排放管理制度将对改善中国的汽车排放现状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基于上述对于在用车排放控制的理论,本研究主要针对轻型在用汽油车的基于OBD的排放监管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研究了OBD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组成结构,总结分析了美国广泛采用的OBD系统与欧洲采用的EOBD系统的差异性。对OBD系统的监控诊断原理进行了探析,重点分析了OBD对三元催化器、氧传感器及发动机失火的诊断原理。归纳总结并系统地提出了基于OBD技术的在用车管理领域应当包含的内容,其中包括:故障指示器、故障诊断仪、诊断代码、冻结帧信息以及系统的就绪码状态等信息。解析了美国的OBD-I/M检查制度,详细分析了其实施历程(建立背景),检查的具体内容以及判定检查合格与否的评判标准。分析了威斯康辛州的OBD-I/M检查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就绪码状态检查是OBD检查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对未就绪码的数量要进行合理的规定以对故障状态做出准确判断;MIL的点亮频率与车辆的行驶里程相关,并成正比关系;OBDⅢ技术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基于OBDⅢ技术的OBD-I/M检查若可实施,将会对在用车排放监管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以北京市一个具体研究为例,探索建立我国的OBD-I/M检查制度。开展了车辆OBD系统检查并分析了检查结果。最后,结合实际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对我国整体实施OBD-I/M检查给出了初步实施建议如下:督促车辆生产商规范车辆的诊断接口位置;加强车检人员的OBD系统知识培训;开发针对我国法规要求检查项的故障诊断仪;政府的有关责任部门加强对OBD检查的监管;加深数据的收集力度,从而准确的分析OBD-I/M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