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其中,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总量上升所做出的贡献巨大,从对外贸易总量上来看,我国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外贸企业的出口竞争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竞争层次也越来越深,过去曾经风光一时的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证交易逐渐衰落,商业信用稳步崛起。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之一,与世界众多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外贸领域的交易也越来越频繁,国际通用的商业信用方式已成为贸易领域重要的结算方式。但国际贸易中的地理距离相对较远,货物交接及货款结算的时间周期较长,文化背景差异显著,这对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尝试从信用风险分析、识别和管理等方面着手,为有效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在阐述信用风险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现状,发现我国外贸企业信用交易规模较小但风险较高,海外逾期账款结构也不尽合理。对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总结表明,管理职能化、技术先进化、管理专业化已成国外发达国家外贸领域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趋势。然后,从宏观环境、产业层面、企业层面识别了我国企业外贸信用风险的组成要素,并运用20个行业中5个反映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指标,实证分析了风险要素与信用风险间的关系,构建了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系统。分析结果认为,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与其相应的管理程度密切相关,积极开展相应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信用风险,但信用风险管理职能设置对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却不明显,该职能机构并未在降低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后,从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事后处理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外贸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全程风险管理模式,并运用于具体案例,论证了全程风险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及可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