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基于VAR框架研究我国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均值溢出和相互关系,尤其关注这种关系的“时变特性”。探讨这种金融市场之间的彼此关系从投资人和政府的角度来看都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首先对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做出定义说明,并且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前人在溢出效应领域的研究;接着回顾了前人对于我国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并且对于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相互影响机制做出了说明;然后简单回顾了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随机波动(TVP-VAR-SV)模型的发展历程和估计方法。由于该模型的设定细节较多,文章在第三章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设定,以及该模型引入时变系数和随机波动的优点。最后基于TVP-VAR-SV模型,分别从时变系数、脉冲响应函数两个角度,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能源市场之间的跨市场价格传递效应。从同期关系来看,股市和外汇市场、外汇和债券市场、股市和债券市场都没有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两两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在短期内是会随着时间变动而变动的。但是能源市场则不同,我国能源市场价格走势与股市汇市债市有着长期稳定的定性关系。具体来说,能源市场与股市正相关,股市走强则意味着经济形式好转,对于能源需求则强,使得能源市场价格走高,不仅如此,这种正相关关系长期保持稳定;能源市场与外汇市场保持长期负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负相关关系在逐渐走弱,随着人民币不断国际化,国际能源交易中人民币结算越来越频繁,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同期能源市场的影响逐渐走低;能源市场与债券市场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在数值上也长期稳定,没有太大波动,对于原油进口国家来说,油价上涨意味着该国进口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最终使得该国债券收益率下跌。除此之外,文章也为“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典型事实。中国的各个金融市场面对其他市场的价格冲击,需要大概6-8个交易日才能完全吸收掉。换句话说,我国的金融市场吸收来自其他市场的价格冲击需要大约10天的时间,这个吸收冲击的效率和美国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比较,还是很有差距的。在最近的中美贸易冲突中,股市受到的冲击非常剧烈,堪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债券市场在冲突中走强,而外汇市场受到了空前的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