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中医证型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近三年(2009年9月—2012年9月)住院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参照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中医诊断学》诊断标准,结合我院内分泌科制订的临床诊疗指南,将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为阴虚热盛兼血瘀、湿热困脾兼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阳两虚兼血瘀四种证型,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并发症、合并症情况。将所有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频数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时,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收集的45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按构成比依次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湿热困脾兼血瘀型>阴阳两虚兼血瘀型>阴虚热盛兼血瘀型,以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381例(83.92%)最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男女比例为1.29: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病程方面,各证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阳两虚兼血瘀型的体重指数为(26.43±4.11)kg/m~2,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24.91±3.12)kg/m~2(P<0.05)。3.各证型之间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高密度脂蛋白为(1.20±0.34)mmol/L,明显高于湿热困脾兼血瘀型的(1.10±0.29)mmol/L(P<0.05)。4.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以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最多,为38例(79.17%),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245例(64.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阴阳两虚兼血瘀型最多,为11例(45.83%),与湿热困脾兼血瘀型的9例(18.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是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证型。2.男性患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性高于女性。3.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患者较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者更易合并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兼血瘀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几率较湿热困脾兼血瘀型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