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发光材料在稀溶液里可高效发光,聚集状态下发光效率会显著降低,甚至不发光,这被称为聚集导致淬灭(ACQ)。而在实际应用中,发光材料通常需要制成固体或薄膜,所以研究和探索高效固态发光的有机材料具有重大意义。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发现为开发固态有机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机遇。四苯乙烯(TPE)作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具有分子结构简单和合成简便的优点,使用TPE作为母体可以有效构建多种固体发光材料。本文通过酰亚胺基团修饰四苯乙烯合成了一系列固态发光材料,并对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在四苯乙烯上修饰丁二酰亚胺,合成了两个化合物TPE-0和TPEP-0。两个化合物在固体粉末态均具有较高的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66.04%和45.50%,通过引入丁二酰亚胺,改变了四苯乙烯本身的对称性,而且引入的杂原子增加了分子间C-H···O、C-H···N弱相互作用,这些弱相互作用在外力下容易被破坏。丁二酰亚胺的引入,使原本没有压致变色现象的四苯乙烯成功获得了可逆的压致变色性能。化合物TPEP-0研磨后荧光红移达到43 nm,研磨前后具有很高的对比度。通过分析PXRD和DSC测试结果,认为化合物压致变色的原因是由晶态到无定形态的变化引起的。2、通过在四苯乙烯上引入马来酰亚胺基团,合成了两个中间体化合物TPE-MI和TPEP-MI。由于四苯乙烯和马来酰亚胺之间发生了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过程,导致了荧光淬灭,利用Diels-Alder反应阻止PET过程并获得了四个化合物TPE-1、TPE-2、TPEP-1和TPEP-2。四个化合物在固体粉末态均具有较高的的荧光量子产率,其中TPEP-2达到74.69%。四个化合物也具有可逆的压致变色性能,其中化合物TPE-2研磨后红移达到40 nm,具有很高的对比度。化合物压致变色的原因也是由晶态到无定形态的变化引起的。3、利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TPE-3,通过重结晶和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分别得到发深蓝色荧光的TPE-3B和黄绿色荧光的TPE-3G,两种不同的聚集态均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有趣的是,经过研磨后,TPE-3B荧光发生红移,TPE-3G荧光发生蓝移。基于四苯乙烯衍生物的同种化合物的不同聚集态在研磨后分别发生荧光红移和蓝移的例子还未见文献报道,为研究压致变色机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化合物。通过缓慢挥发溶剂,成功获得两种单晶结构,晶体结构显示TPE-3B是一种J-聚集体,而TPE-3G是一种H-聚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