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更为重要。历史反复证明,意识形态工作的好坏,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关乎民族的繁荣昌盛。所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际上就是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凭借其对话语资源的占有,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使社会大众认同并践行的一种价值体系,使之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的一种权力。话语权是综合国力强大与否的重要体现,是衡量意识形态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扑面而至,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占领舆论制高点,必须要牢牢掌握话语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等客观形势的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国际层面看,国际范围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妄图摧毁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层面看,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度融入,给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使之呈现出经济成分多样化、思潮多元化等特征,一些“反马克思主义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思潮流传。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当对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改进和加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按以下思路进行阐述:第一,将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及新媒体等概念进行界定。第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首先阐述其构成三要素:即谁来说,主要包括政治家、理论家、意识形态工作者、知识分子等;说什么,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怎么说,如何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其次阐述其理论基础,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经典著作中提炼总结。第三,结合中国当前现状阐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拓展了传播渠道、促进了话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等。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如西方话语霸权的强势攻击、多元化的新媒体信息、新媒体的掌控难度加大、文化产品的渗透、新媒体的自由式传播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第四,结合当代中国的国情,提出新媒体条件下其建构的主要对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不动摇,加强网上阵地建设;从多样化信息中汲取有益因素;构建新媒体民意反馈机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