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为支气管肺癌术前分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因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将218例患者分别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症状、胸部CT、PET-CT、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等术前检查结果分为A、B两组。A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未明确诊断的患者158例;B组:临床怀疑肺癌或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60例。2、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和性别,临床表现,吸烟指数,胸部CT或PET-CT、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报告,术前诊断,术后病理诊断结果。)3、根据收集的手术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A组主要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吸烟指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常见的纵隔疾病类型及其临床特征。B组主要通过胸部CT或PET-CT、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与电视纵隔镜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确定肺癌分期来进行分析。4、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158例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06例,其中肉芽肿病1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34例,间皮囊肿5例,结节病51例,纵隔神经纤维瘤3例;恶性42例,其中神经内分泌癌1例,淋巴瘤5例,腺鳞癌7例,小细胞癌8例,腺癌10例,鳞癌11例;10例淋巴组织增生,未获得明确病理,确诊率93.67%。2、A组中良、恶性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吸烟指数方面,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胸部CT对原因不明的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良恶性判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56.3%。4、B组中,电视纵隔镜术后,病理诊断示:恶性52例,慢性淋巴结炎8例,此8例肺部手术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鳞癌4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其中1例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临床符合率87.5%。结论:1、电视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获取病理样本,安全、有效,对纵隔肿物、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治疗有显著实用价值。2、电视纵隔镜对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分期有重要作用。3、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恶性病发生率随年龄和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胸闷伴咯血、胸痛、声音嘶哑患者恶性病发生率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