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该国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更是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技术保障。制造业行业及其相关企业的空间运动呈现出集中的特点,常以制造业集聚群的形式出现。制造业集聚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有关于中国制造业集聚理论和实证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拓展与完善。本文从不同视角理论上探讨了现实中的要素流动、社会网络、契约制度、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现状与问题解决对策,对解释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现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理论、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等方面分析了相关文献,总结了契约制度、交通状况、创新投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状况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算出影响制造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分区域层面与行业层面详细探讨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最新态势。总体上,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但是处于一种非均衡状况。大多集聚于东南沿海,但是总体扩散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西部地区集聚态势需要加强。这种现状的形成与经济基础、营商环境、政府支持程度有关。在计量经济学框架下,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计量模型,提供了相关检验。首先,通过计算区位熵指数与空间基尼系数量化出2006-2016年中国各个省份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其次,选择了契约制度、交通状况、创新投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等指标作为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运用stata12进行最小二乘回归计量建模与SPS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契约执行效率与制造业产业集聚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各省域应该积极加强区域合作,减少区域交往障碍,加大绿色资源的利用与科技投入的同时还应该逐步提高政府与个体的契约执行效率,改善契约制度,为制造业企业流入并集聚提供良好的契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