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肠源性高草酸尿的大鼠模型以及乳双歧杆菌对高草酸尿的抑制作用效果评价,用于防治泌尿系结石。 方法: 随机选取30只雌性SD大鼠置于大鼠代谢笼中适应性喂养7d之后收集24h尿,记录尿量,采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其草酸浓度,计算正常大鼠在该条件下24h尿草酸排泄量。菠菜汁灌胃处理大鼠,再测定灌胃后24h尿草酸排泄量。对比灌胃菠菜汁前后,大鼠24h尿草酸排泄量的差别;分组对照实验,随机选取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B组灌胃菠菜汁,A组灌胃等量纯净水,其他条件相同,比较两组24h尿草酸排泄量;在肠源性高草酸尿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厌氧袋培养法培养乳双歧杆菌,制作成冷悬液,用于灌胃高草酸尿大鼠,将肠源性高草酸尿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2和3,每组20只,第1组处理(灌胃菠菜汁+灭活乳双歧杆菌悬液);第2组处理(灌胃菠菜汁+乳双歧杆菌悬液);第3组处理(灌胃菠菜汁+等量纯净水),分别在乳双歧杆菌干预的1d、3d、7d、10d,检测各组24h尿草酸排泄量,以及在停止乳双歧杆菌干预后10d、20d各组24h尿草酸排泄量; 结果: 反复测定,正常大鼠灌胃菠菜汁前24h尿草酸排泄量为(0.53±0.18)mg,灌胃菠菜汁后第1d为(1.93±0.36)mg,第3d为(1.85±0.38)mg,第7d为(2.03±0.39)mg;A组(0.44±0.12)mg,B组(1.68±0.38)mg,乳双歧杆菌干预下第1d,1组、2组和3组24h尿草酸排泄量分别为(2.26±0.50)mg,(1.35±0.30) mg,(2.04±0.38)mg;乳双歧杆菌干预下第3d,1组、2组和3组24h尿草酸排泄量分别为(2.26±0.55)mg,(1.19±0.30)mg和(2.24±0.44)mg;乳双歧杆菌干预下第7d,1组、2组和3组24h尿草酸排泄量分别为(2.29±0.53)mg,(1.06±0.30)mg和(2.38±0.49)mg;乳双歧杆菌干预下第10d,1组、2组和3组的24h尿草酸排泄量分别为(2.33±0.49)mg、(1.00±0.32)mg和(2.47±0.54)mg;停止乳双歧杆菌干预情况下第10d,1组、2组和3组分别测定24h尿草酸排泄量为(2.31±0.55)mg、(1.41±0.39)mg和(2.44±0.52)mg;停止乳双歧杆菌干预情况下第20d,分别检测1组、2组和3组的24h尿草酸排泄量为(2.33±0.43)mg、(1.93±0.39)mg和(2.39±0.57)mg; 结论: 大鼠在灌胃菠菜汁之后,其尿液24h草酸排泄量明显增加,大概增加3-4倍,说明每天对大鼠进行定量定浓度的菠菜汁灌胃,可以使其保持长期的高草酸尿状态,该方法建立的肠源性高草酸尿大鼠模型简便可行,可广泛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在该模型基础上,应用乳双歧杆菌悬液每日定量灌胃肠源性高草酸尿大鼠,可以明显降低该大鼠24h尿草酸排泄量,提示活体乳双歧杆菌作为人类的益生菌,可降低尿液草酸含量,对于草酸钙结石,有着重要的防治作用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