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旨在重新考察鲁迅的“中间物”意识,由此透视因中间物教育大众求真所引发的三种矛盾,进而思索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中国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全文由七部分组成,即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
绪论为鲁迅研究综述及该文结构。主要梳理鲁迅研究中的三种研究范式,在总结它们各自所挖掘的鲁迅作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他们由于文化语境的原因所导致的种种不足,进而引出该文的研究思路,并简要介绍该文的大致结构安排。
第一章分析什么是“中间物”。在剖析前人对中间物的种种理解之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间物的四个特征。认为,鲁迅的中间物不是汪晖理解的“历史中间物”,而是“进化中间物”。这种进化,并非现代的线性进化论,是由于中间物消解了终极目标后而向“真的人”不断前行的永远循环式战斗。中间物将知识分子的求真生活推及大众,摧毁大众的所有伦理规范边界。这使得中间物的拯救事业碰上了一系列的难题。
第二章分析真与善的两难。由于教育大众求真,中间物遭遇到求真与大众道德伦理相冲突的困境。他将生命的基本前提描述为价值等级秩序的存在。直面人生,即是要敢于正视生命等级的“进化”,坦然承负净化生命的人生。这种求真对大众的生存伦理构成了必然的冲突,《狂人日记》即是表述这一冲突的小说。
第三章分析求真之善与求生之善的困境,考察鲁迅如何在二者间进行缝补和修辞。中间物要进化,要求真。但在近现代,中国的弱者处境却让鲁迅以“吃饭”为由,不得不暂停了“进化”的步伐。求生之善与求真之善的矛盾构成了中间物行医崴脚的原因。
第四章分析未来中间物。中间物否定“真的人”在尘世实现的可能,并一再声称拯救的世俗特征,但它内在的精神张力却来自于世俗与彼岸,或者说在场与不在场之间的紧张。中间物对堕落生命的拯救来自于儿童和无产者。这两者都没有任何规定性,同时也就具备无限可能性。儿童和无产者什么也不是,但正因此,他们才有权利成为一切。但中间物同样还需面对如何安慰为子女而牺牲的父母的难题。
第五章分析决战与绝望。对中间物教育大众求真而言,它们是一物两面。中间物的拯救意识使他产生一种大决战的渴望。但这种决战在希望中同样交织着绝望,并将现代人推向了思想崩溃的边缘。
结语简要总结该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三个相关问题,即中间物与现代人形象,中间物与“反抗”的文学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关系问题。中间物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源自他将自己的求真生活推及大众。这种生活了构成现代文学中的“反抗”传统。该文从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关系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这一传统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些讨论可为今天思考中国现代文学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有益的启发。